日光温室黄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0-05-17 04:06

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意识的加强,有机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因其栽培基质来源广泛,操作管理简单,产品洁净卫生,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逐步成为无土栽培推广的首选技术。西宁市于2007年引进该项技术,根据西宁地区实际情况,利用草炭、菇渣、小麦秸秆等原材料,辅之以少量炉渣、珍珠岩进行黄瓜生产,667m2平均产量达到4500kg,为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西宁市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基质配方和栽培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基质准备

1.1有机物的堆沤与腐熟

2008年4月菇渣菌棒槌细,1m3加入1.5kg尿素,将菇渣用水充分浸湿,底层铺塑料与土壤隔离,将料堆成1.5m高垛,上盖棚膜,进行发酵,每10d对发酵料翻堆1次,并根据干湿程度补充水分,保持湿度70%~75%(用手紧握,手缝间有水滴即可)。当料充分变细,无异味,颜色发褐时,料已发好。菇渣发酵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4~5月发酵时间2个月左右,6~8月发酵时间1个月左右。草炭只需槌细,不需要其它处理。无机基质处理方法:炉渣过筛(直径1.5cm),并用清水冲洗盐分和灰分;珍珠岩水淋处理。晾干后备用。

1.2基质的配制

以2~3种基质混合使用,这样可降低基质的容重,增加孔隙度,增加水分和空气的含量,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根据原材料的理化性状和各点的实际情况,按不同比例混合成具有不同理化性状的栽培基质,它们的配比为草炭∶珍珠岩=2∶1,草炭∶珍珠岩=3∶1,菇渣∶珍珠岩=2∶1,菇渣∶珍珠岩=3∶1。装料前5d将发酵好的料按比例充分混匀,1m3加入消毒鸡粪10kg,配料的同时,1m3基质中加入敌百虫原液20g,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各种料和肥充分混匀后用棚膜覆盖杀菌灭虫。

1.3栽培槽建设

采用地上砖槽,温室地面按南北方向0.3%的倾斜度整平,然后在预先设计好的槽线处用长24cm,宽12cm,厚6cm建筑用砖平地码放2层,内铺0.1mm的聚乙烯棚膜与土壤隔离,边上再压1层砖,槽底部每隔1m打1个眼,用于排除槽内过多积水。膜上填入3cm厚的粗炉渣,然后盖上干净编织袋,或者不铺这层炉渣,做成内径70cm,高度15~20cm的

栽培槽。

1.4装料

先在所设的U型槽内铺直径1~3cm的粗煤渣3~5cm,再在其上铺双层纺织袋,用于保水,然后将发好的料装满栽培槽,最后将按比例配制好的基质铺在编织袋上,厚15cm。并用水浇透,趁势压实、压平。栽培基质667m2总用量为30m3。

2育苗

2.1育苗营养土的配制

按草炭∶蛭石=2∶1的体积比混合,肥料按1m3混合基质中加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专用肥5kg和0.5kg磷酸二铵,或直接购进蔬菜育苗基质,用72孔穴盘育苗。盘下用塑料薄膜与土壤隔开。

2.2浸种催芽

采用55℃清水浸泡10min,取出沥干水分,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min后,用清水反复洗净。在清水中浸泡6h。如果是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取出经过处理的种子,28~30℃下催芽。催芽期间注意保湿及每天清洗种子。将装有基质的穴盘浇透清水,播入经催芽的种子,播种深度为1cm。播种后应注意保温,保持环境温度白天25~28℃,夜间15~18℃,基质相对湿度维持在80%。

2.3苗期管理

出苗后应加强温度、光照和水分管理。白天温度为22~25℃,夜间12~15℃;光照强度大于30000lx;基质相对湿度维持80%。成苗株高8~10cm,茎粗0.6cm,叶片二叶一心,子叶健壮齐全,根系发达,即可定植。

3定植

3.1定植前准备

提前1个月准备好栽培基质,浇透水,使基质含水量超过80%,盖上透明地膜;整理温室,并用1%的高锰酸钾喷施架材,密封温室通过夏季强光照和高温消毒。比定植期提前2d打开温室,按10kg/m3的用量将有机生态型无土专用肥均匀洒施在基质表面,将基质和肥料混匀,再次将基质浇透水备用。定植方式采用双行错位定植法,同行株距为35cm,保持植株基部距同部位栽培槽内径10cm。定植后立即浇灌定植水。

3.2定植后管理

3.2.1灌溉软管的安装每栋温室设置一套独立的供水系统,将滴灌软管放入栽培槽中间,连接上主管出水口并固定,堵住软管另一端。开启水源阀门,检查软管的破损及出水情况。用厚度0.1mm的普通棚模裁出宽40cm,盖在软管上面。灌溉用水由设于温室内的地下式贮水池中安装的水泵泵出,有压力的水从微喷软管带上孔喷射到薄膜上,然后再滴落到栽培基质中,使其滴水均匀一致。

3.2.2水分管理定植5~7d后浇1次缓苗水,以后据植株长势、基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确定浇水次数,一般5~7d灌水1次。浇水时间每次10~15min。坐果后,晴天上、下午各浇水1次,阴天可视具体情况少浇或不浇。开花坐果前维持基质湿度60%~65%;开花坐果后以促为主,保持基质湿度在70%~80%。

3.2.3养分管理养分供应采用少量多次、分期施用的办法。一般在定植后20d开始追肥,用量为有机生态型无土专用肥10g/株。此后每隔10~15d追肥1次,将肥料均匀撒在离根5cm以外的周围。拉秧前1个月停止追肥。

3.2.4植株调整掉蔓:黄瓜长到7~8片真叶,瓜蔓长到25cm时,用塑料绳,一头挂在温室上面的铁丝上,另一头挂在黄瓜真叶以下的茎部,并定期将植株缠绕在绳上,使之向上生长。当主蔓长至2m高时,进行落蔓,每次摘除植株下部老叶4~5片,把吊绳下端解开,每次拉主蔓下落约50cm,将下落的主蔓回盘在小行间,重新绑好吊绳,使植株保持一定高度,以增加植株群体的空间和透光通风。整枝、抹杈;掉蔓后,主蔓基部长出的侧枝或影响植株生长及结瓜的枝条及时掐掉,以免养分的消耗。坐瓜后长出的侧枝,在第1雌花前留1叶摘心,抹杈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比较好。摘叶、掐茎卷须:结瓜期,植株基部出现的黄色老龄叶或病叶应及时摘掉,发现茎卷须也应在长出的当天上午掐掉。

3.2.5温室环境管理定植后闭棚升温促缓苗。缓苗后气温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0~15℃,结果期采用4段变温管理,既符合黄瓜生长发育需要,也可通过控温降湿进行生态防病,要求气温白天上午保持在25~28℃,超过30℃时放风,下午保持在22~25℃,20℃时关棚,前半夜保持在15~17℃,后半夜保持在8~10℃。基质温度过高时,增加浇水次数降温;过低时,减少浇水或浇温水提高基质温度,寒潮来临时,应加盖2道膜保温,必要时采取及临时加温措施。温室透光率要求50%以上,光照强度达到10000~20000lx。苗期或生长后期高温高光强时可启用遮阳网;弱光条件下可通过淘汰老、弱、病株、及时整枝等植株调整手段,改善整体光照;棚膜选用透光性好的优质无滴膜,定期清洁棚膜,增加透光率;通过张挂、铺设反光幕等手段提高光照强度。应尽量降低温室的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采取地面覆盖、滴灌、膜下暗灌技术,通风排湿、温度调控、延长通风时间等综合措施来减少温室内空气湿度。维持相对空气湿度在70%~80%。

3.2.6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注意霜霉、灰霉、白粉和细菌性角斑病的预防控制。要在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剧烈的时期注意观察,发病初期要及时用药防治。虫害防治可在温室内悬挂捕虫黄板,既可有效地捕杀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主要虫害,又可根据板上虫子的头数确定是否要及时用药。化学防治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用600倍75%百菌清或200倍30%乙磷铝防治霜霉病;用500~600倍30%DTM杀菌剂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用500倍50%多菌灵或1000倍扑海因防治菌核病;用500倍75%百菌清或500倍50%多菌灵防治炭疽病;用500倍50%多菌灵或200倍2%武夷菌素防治白粉病;1500倍50%农利灵或800倍65%甲霉灵防治灰霉病;枯萎病用10%双效灵300倍灌根,每株灌药液0.5kg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也可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涂抹。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2000~3000倍液或用20%的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

3.2.7采收在雌花闭花后10~15d,果皮由淡绿转为深绿,单瓜重200g左右时即可采收。高温时每天采收1次,低温时隔天采收。采收时果柄保留2~3cm长,采收后及时进行分级分装,以免机械损伤和阳光直接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