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怎么治?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0-10-28 01:16

小麦纹枯病怎么治?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是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一般可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达40%以上。那么,小麦纹枯病怎么治?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一、小麦纹枯病发病症状

纹枯病属于土传性病害,在小麦各生育期均有发生。

①烂芽:在小麦出苗期芽鞘变褐,然后麦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

②病苗死苗:多发生在小麦3~4叶期,初期第一个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云纹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导致死苗。

③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基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黄褐色的菌核。

④倒伏:由于茎部发病严重、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⑤枯株白穗:后期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二、小麦纹枯病病原及发病规律

属担子菌亚门禾谷丝核菌CAG-1等为主的优势菌丝融合群。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温湿度调节适宜时开始侵染为害。

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作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此外,农事操作也可传播。

三、冬小麦纹枯病田间发病高峰

1.是在冬前秋苗期。土壤中越夏后的病菌侵染幼苗,在三叶期前后始见病斑,整个冬前分蘖期内病株率一般在10%以下,早播田块有些可达10%-20%。侵染部位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病症发生在土面附近或略高于土面,冬前这部分病株是后期形成白穗的主要来源。

2.是在春季小麦的返青拔节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病菌开始大量侵染,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随着植株拔节、基部节间的伸长,及病菌的传播蔓延,病部向上发展、由表及里侵染茎秆,严重度增加。高峰期在拔节后期至孕穗期。

四、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

当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应立即施药防治,可亩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50~200克,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30亳升,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60克,以上药剂量任选一种,经二次稀释,对水30~40千克,在上午有露水时,对准麦株基部喷雾防治,重发田块施药7~10天后再防治一次。

建议在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同时,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提高小麦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