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火龙果如何防治桑白蚧?

发布日期:2020-12-14 04:46

桑白蚧对火龙果的危害

该虫形成蚧壳附着在火龙果枝条上为害,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于枝条刺吸汁液,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并容易引发其他病害。雌成虫介壳圆形,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中央隆起,壳点在中央,呈胳状,颜色黄褐色或黄色。雄成虫介壳紫褐色,边缘部分为白色或灰白色,长椭圆形,后端延长,色灰白,长约1mm,宽约0.7mm,寿命4天左右。卵长栖圆形,橙黄色,长约0.2mm。若虫卵长略大于宽,口器发达且较长,长过腹部末端。一年发生3~6代,后期世代重叠,主要以若虫越冬。主要为害火龙果枝条和果实。枝条受害,表现为表皮粗糙,树势减弱;嫩枝受害后生长不良;果实受害后,表皮有凹凸不平的斑点,品质降低。

火龙果桑白蚧分布区域

国内所有省、区均有发生,北、南、东向均靠近国境线,西向见于新疆库尔勒和西藏的樟木、吉隆。局部密度很高。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叙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非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

桑白蚧形态特征

1、雌成虫橙黄或橘红色,体长1mm左右,宽卵圆形。介壳圆形,直径2~2.5mm,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壳点黄褐色,偏于一方。

2、雄成虫橙色至橘红色,体长0.65~0.7mm,翅展约1.3mm,体略呈长纺锤形。介壳长约1mm,细长白色。壳点橙黄色,位于壳的前端。

3、卵:椭圆形,初产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为橘红色。

4、幼虫:初孵化若虫淡黄褐色,扁卵圆形,体长0.3mm左右,分泌绵毛状物遮盖身体,蜕皮之后开始分泌蜡质物,形成介壳,蜕皮覆于壳上,称壳点。

5、蛹:仅雄虫有蛹。橙黄色,长椭圆形。

桑白蚧发生规律

桑白蚧在广东一年发生5代,浙江3代,北方2代。2代区以第2代受精雌虫于枝条上越冬。

火龙果桑白蚧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修剪虫枝,结合用药剂防治,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2、保护利用天敌:将药剂防治时期限制在第二代若虫发生前或在果实采收后,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3、用药狠治第1代若虫:在确定第1代若虫初见之后的21天、35天、56天各喷1次药。

4、药剂防治:防治若虫可选40%氧化乐果乳油、40%水胺硫磷乳油、40%速扑杀乳油、40%乐斯本乳油等1000~2000倍液,25%优乐得乳油1500倍液,机油乳剂100~200倍液。防治雌成虫可任选一种前述有机磷农药加上机油乳剂兑水后喷布,其混配的体积比依次为1:60:3000(有机磷农药杀虫剂:机油乳剂: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