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害螨识别及防治

发布日期:2021-01-07 21:35

(一)为害状识别

小麦害螨主要有麦岩螨(麦长腿蜘蛛)Petrobialatens(Muller)和麦叶爪螨(麦圆蜘蛛)Penthaleusmajor(Duges)两种,均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前者属叶螨科,后者属叶爪螨科。两种叶螨均以成、幼、若螨在麦苗期至抽穗期吸食叶片汁液,麦叶被害出现褪绿斑点,严重时斑点成片,使麦苗逐渐枯黄。

(二)形态识别

1.麦岩螨

成螨卵圆形,前部较宽,后部较狭,大小0.61×0.23mm,红色。肛门在腹面。足4对,橘红色,第一对及第四对特别长。若螨共3龄。第一龄(称幼螨)体圆形,足3对,初为鲜红色,取食后呈黑褐色。二、三龄足4对,形似成螨。

2.麦叶爪螨

成螨椭圆形,大小0.65×0.43mm,深红色到黑褐色。肛门在背中央,为红色孔。足4对,红色,第一对最长,第四对次之,第二、三对基本等长。若螨共4龄。第一龄(称幼螨)足3对,初为淡红色,取食后呈草绿色,最后变深黑褐色。二龄以后足4对,体色、体形似成螨。

(三)发生规律

黄淮海地区3~4代。以成虫和卵在麦田越冬。发生因素:主要发生在旱地麦田里。对湿度敏感,遇露水较大或降小于,即躲于麦丛或土缝内。翌春2~3月成虫开始繁殖,越冬卵开始孵化。成、若虫亦群集和假死性,遇惊动即坠入土缝躲藏。一般8~18时都在麦株上活动为害,在冬季无风的晴天,仍可见少数成虫在麦叶上活动。成虫多行孤雌生殖,把卵产在麦田中硬土块或小石块及秸秆或粪块上。

(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2~3代,即春季繁殖1代,秋季1~2代,完成1个世代46~80天。(2)越冬及虫源:以成虫或卵及若虫越冬。冬季几乎不休眠,耐寒力强,(3)发生因素:生长发育适温8~15℃,相对湿度高于70%,水浇地易发生。气温超过20℃成虫大量死亡。

春2、3月越冬螨陆续孵化为害。每日早晚活动最盛。遇雨或大风则蛰伏在麦株下部或土面上不动。有群集性,遇震动即下坠爬行。成虫在麦茬或土块上产卵,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播麦苗。多行孤雌生殖,每雌产卵20多粒;春季多把卵产在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秋季多产在须根或土块上,多聚集成堆,每堆数十粒,卵期20~90天,越夏卵期4~5个月。

(四)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进行轮作倒茬,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冬春进行灌溉,可破坏其适生环境,减轻为害。(2)药剂防治:选用6.78%爱诺螨清300毫升/公顷加水750升,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0.3%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30%蚜青灵1000倍液,或20%复方浏阳霉素1000倍液喷雾防治,可在防治麦蜘蛛的同时,兼治麦蚜等害虫。使用机动弥雾机喷雾防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