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变穗的识别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1-01-12 03:14

1、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穗部,水稻抽穗后,水稻颖壳上出现褐色斑点,病斑扩展成不规则形,病斑上没有霉层,但病健分界处明显。发病重的稻粒空瘪,并有黑背米混杂,水稻叶鞘不变褐,一般减产5%左右,重者减产10%-15%,严重影响水稻品质。又称之为“锈粒”、“黑穗”。

2、侵染循环:病原菌在稻粒、稻秆、禾本科杂草的枯死株上越冬,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

3、病原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无色,多隔;分生孢子梗直接生于气生菌丝上,分生孢子梗单生,褐色,柱状或屈膝状,不分枝,少数一次分生孢子链生,卵形、倒梨形或近椭圆形,褐色,表面光滑,1-7个横隔,1-4个纵、斜隔膜,22.5-40微米×8-13.5微米。

4、田间管理:防止稻叶早枯,日常注意肥水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地力。施用硅肥可提高水稻抗病性,减轻发病。

5、药剂防治:在消灭池埂及四周禾本科杂草,减少菌源基础上,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选用3%多抗霉素80毫升/亩,或5%多抗霉素50~6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