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1-02-09 15:23

牛蒡属桔梗目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肉质根、叶柄及嫩叶。牛蒡叶富含绿原酸,具有利胆、抗菌、抗病毒、降压、增高白血球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牛蒡子是传统中药;牛蒡根的多糖有利尿、清热解毒、抑菌等功能;牛蒡根还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菊糖,糖尿病人可以食用。由于牛蒡的药用及食用价值,目前其在国内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一、品种类型牛蒡按生育期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早熟品种。生长期90天左右,植株较矮,叶片较小,一般于3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收获,或于8月上旬播种,10月底收获。二是中熟品种。生长期150天左右,植株大小介于早熟、晚熟品种之间。一般4~5月播种,9月开始收获。三是晚熟品种。生长期180天左右,植株生长高大,叶片大,生长势强。一般于4月播种,10月收获。肉质根长70~140厘米、粗3~4厘米。秋播牛蒡一般用中晚熟品种,春播多用早中熟品种。

二、生长习性牛蒡主要采用种子繁殖,种子发芽适温20℃~25℃,植株生长适温20℃~25℃,地上部分耐寒力弱,遇3℃低温枯死;直根耐寒性强,可耐-20℃的低温。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翌春萌芽生长。目前主要是露地栽培,一般为春秋两季,秋季于10月1日至11月上旬种植,11月10日左右盖上拱形地膜;春季在3月至5月中旬种植,如盖地膜可在3月种植,露地栽培在霜冻结束后才可种植。牛蒡为长日照植物,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条件,需水较多,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适宜稍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要求较湿润的土壤条件,但田间不能积水。

三、栽培管理1、前茬作物:种植牛蒡应选择前茬为非菊科植物的地块,最好为2~3年没有种植过牛蒡的地块。另外,前茬为豆类、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块常受蛴螬的严重危害,不宜使用。

2、土壤环境:牛蒡对土壤要求较严,适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栽培,pH值6.5~7.5为宜。

3、品种选择:根据种植环境,要选择抗病、高产、商品性好、适宜出口栽培的优良品种。

4、整地施肥:播前要深翻土地,曝晒几天。每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不施化肥,或少施磷钾肥,配合施用生物菌肥。整地时采用单双行均可,目前常用的为单行整地法:行距为60厘米,行中间挖20厘米宽、100厘米深的沟,覆土时土壤要整细并和腐熟的有机肥、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拌匀填沟,同时轻踩两边留中间,沟上筑垄(呈梯形),高15~20厘米、宽20厘米,垄底宽30厘米。

5、播种:①种子处理。把种子放入55℃温水中,用木棒不停搅拌,使水温降至30℃左右时浸泡3~4小时,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1遍,用经过消毒的湿纱布包好,保持30℃~35℃的温度和充分的湿度,24小时左右就可露白待播。②播种。垄中开3厘米深的沟,浇适量的水,待水渗入后,放入单粒催芽种子,然后覆土2厘米厚,再盖上地膜,每亩播种1.5万~2万粒。

6、田间管理:①间苗。当牛蒡长到2~3片叶时进行间苗定苗,保留生长均匀一致的壮苗,每亩密度保持6000~8000株。②生长期管理。早春和深秋种植,加盖地膜的牛蒡出苗后应立即破膜开沟,天气干燥应及时喷水以保持土层湿度。中期管理需中耕除草,中耕要浅,以免损伤根部,等植株封行后不再中耕,可用手拔除杂草。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每亩施30公斤左右的氮磷钾复合肥。越冬茬要注意在茎叶枯萎前覆盖稻草和覆土进行防寒。后期管理除了需除草、开沟排水外,一般不需再追肥浇水。

7、病虫害防治:牛蒡的病虫害主要是根结线虫、蚜虫和地老虎。根结线虫病防治:在播种牛蒡开沟时,每亩用3~5公斤的米乐尔颗粒剂施入沟中,然后播种;生长期每株用1%海正灭虫灵乳油5000倍液250克灌根。蚜虫防治: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地老虎防治:可在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较差时,用5%辛硫磷800倍液进行喷洒或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