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1-05-26 16:55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玉米(瘤)黑粉病由玉米黑粉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感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1-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种子带菌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玉米植株密度过大、氮肥施用偏多、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组织伤口有利于病菌入侵。

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黑粉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到目前为止,虽然生产上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各地培育出的新品种不但产量高,抗病性也有所增强。在种植时可选用生育期相近的不同品种混合种植或间种,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要加快抗病新品种的更换速度,实行大面积轮作倒茬制度。

(2)控制病源:玉米苗期,可结合田间管理,在病瘤变黑之前,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待玉米收获后,对黑粉病较重的地块要清除田间残枝败叶,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另外,对病害较重的田块及旁边的地块实行轮作倒茬制度,也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3)加强田间管理:秋季深耕翻土,冬季灌越冬水;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不能偏施氮肥,以防玉米贪青徒长。农事操作时,尽量减少对植株的损伤。

(4)药剂防治:推广包衣种子。另外,植株生长至4-5叶时,每亩喷施0.10%-0.20%的甲基硫菌灵60-70千克,隔一周再喷雾1次,一般喷雾2-3次即可,也能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