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一生对肥料需求以钾素最多,尤其是进入薯块膨大期需要大量的钾,如果此时施用钾肥,能满足甘薯对钾素的需求,并配套施用适量的磷肥和氮肥,则可大大促进薯块的膨大,提高大薯率,使单位面积产量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1、施用草木灰。草木灰含钾量较大,还含有磷、钙等多种营养元素,施用得法可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具体做法为:已封垄的甘薯可选择无风傍晚撒施,亩用草木灰4箩筐,要求均匀撒施在叶面上;扦插较晚,藤苗在50厘米以内,目前尚未封垄的薯地,可亩用4萝筐草木灰拌1公斤尿素,施在根基部,一株苗一把灰肥。
2、追施磷酸二氢钾。尚未结薯的地块可亩用千分之三的磷酸二氢钾溶液40公斤加入尿素0.5-1公斤,在晴天下午4时后或阴天均匀喷施在叶面上;已结薯的地块可亩用500-750克磷酸二氢钾加尿素1.5-2公斤,兑水200-250公斤,搅拌均匀,充分溶解后,沿根部浇施。
44.甘薯皱缩花叶病
〔寄主作物〕甘薯、旋花科、藜科及部分茄科作物。
〔病害诊断〕育苗期带病种薯发芽数比健薯多,病苗叶片初期皱缩细小,叶脉淡黄透明,后期叶片常形成淡绿与浓绿相间的花叶。病苗扦插到田间后,病株叶片的叶缘多缺刻或呈不规则形,叶片显著皱小,重病株藤蔓短缩,叶片皱缩花叶,萎蔫枯死。轻病株仍能继续生长,在30℃以上高温时症状隐退,新生出的叶片与健株难以区别,当温度降低后,藤蔓顶梢和腋芽所长出的侧枝、侧梢又重新显现出花叶皱缩症状。病株尚能结薯,但薯块小而畸形。致病毒原为甘薯潜隐病毒,病毒粒体弯曲长杆状,长约700~750纳米。
〔发病规律〕薯块带毒是病害的主要来源。病薯育的苗全部为病苗,病苗栽到田间又结出带毒薯块,带毒种薯和薯苗可远距离传播。采苗时,也可随剪苗汁液接触传播,田间蚜虫、粉虱等不传毒。病株症状表现与温度关系密切,气温20~25℃左右症状特别明显,30℃以上隐症。此外,症状也与土壤、耕作制度、栽植时期等有关。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如徐薯18、鲁薯7号、北京553。
(2)最好使用经脱毒处理的薯苗。
(3)加强苗床检查,发现病苗连同薯块一起挖除。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
(4)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5)发病初期及时喷布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