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特点及症状
番茄灰霉病是真菌性病害,低温(16―23℃)、高湿(90%以上)、弱光是其发病的适宜条件。连阴天、阴霾天、雾天、浇水后湿度大均是发病诱因。另外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氮肥施用过多或缺肥,植株生长衰弱等,利于病害发生。该病发病早,发生期长,从12月份至翌年5月份是其发病流行期,2―3月份是发病高峰期。灰霉病从发病到流行一般只需7―12天。病菌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从开败的花器、伤口、坏死组织侵入危害传播。整枝、插架、去老叶、打顶、蘸花等农事操作,均可以人为传播。
主要危害番茄叶片和果实,也危害花及茎。叶片染病后,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为浅褐色,稍有深浅相间轮纹,边缘变为黄色,以后叶片干枯,表面产生灰色霉层;茎部染病后,先呈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成为长椭圆形斑,潮湿时病斑长出绿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果实染病,尤以青果受害重,先从花器开始,残留的柱头或花瓣被侵染后向果柄、果面扩展,被害处果面变为灰白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病果一般不脱落,果实失水后僵化。
防治措施
1、控制病源
(1)土壤药剂消毒。在播种或定植前翻耕时,亩施入50%多菌灵1.5千克,或50%敌克松1千克,杀灭土壤中的病源菌。
(2)高温闷棚。番茄定植前选晴天,扣好棚膜,进行闷棚消毒,棚内温度可达到50-60℃,持续7―10天,可杀死棚内的病源菌,减轻病害的发生。一般来
讲,夏秋季高温闷棚时,棚内温度可达70℃左右,在此温度下闷棚7―10天,可杀死棚内的大部分病菌和害虫。
2、生态防控
(5)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耐灰霉病的品种。
(1)通过通风,调节温湿度,进行变温管理,使棚室内温度尽量减少在灰霉病适宜发生的范围(16―23℃)内。
(2)科学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技术,降低棚室内湿度,防止大水漫灌。
(4)发病初期及时摘除残留花瓣及柱头,病叶、病果,拔除病株,并带出棚室内,集中深埋或烧毁。番茄收获结束后,及时将枝叶残体清出棚外集中堆沤处理,切忌乱扔在田间地头,以防再次传播和侵染。
3、科学使用药剂防治
(1)抓住三个关键时期用药。1、定植前喷一次“陪嫁药”。在番茄苗床上用50%速克灵可湿粉剂1500倍进行一次保护性喷药,预核萌发的孢子侵染幼;2、蘸花时带药,穗果开花时,在已配好的番茄灵或2,4-天稀释液中加0.1%的50%速克灵可湿粉剂充分混均后,进行蘸花;3、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和初发病时用药,在果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抑制灰霉病菌侵染果实。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粉剂1500倍液,或日光温室番茄冬春茬栽培技术65%抗霉威可湿粉剂15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28%灰霉尽可湿粉剂1500倍液,或65%万霉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25%嘧霉胺可湿粉剂800倍液。喷药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7―10天一次,连喷2―3次。
(2)完善喷药技术:1喷药要全面。不仅喷洒植株要周到细致,而且大棚棚膜、地面、棚内空间都要喷药,做到全面杀菌。2喷药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大棚前檐湿度高易发病,要重点喷,二是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及叶的背面要重点喷:三是中心病株周围的植株要重点喷。
(3)合理选择施法。大棚番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有喷雾法、烟雾法、粉尘法三种。在阴雨(雪)天气,不宜采用喷雾法,应选择烟雾法和粉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