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麦稻、麦棉、麦烟、麦薯等种植模式常常导致小麦播种偏晚。加之秋播期间常常遇到不同程度的干旱或雨涝灾害,导致小麦不能适期播种,形成晚茬麦。由于晚茬小麦冬前有效积温低,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最终成穗数少,制约了单产的提高。实践表明,采用宽幅增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和均匀度,协调群体和个体矛盾,增产显著。
1.选用早熟良种,搞好种子处理
选用生育期较短、具有晚播早熟的半冬性或偏春性良种。播种之前搞好麦种处理,可缩短小麦的出苗期。一是搞好晒种,小麦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3~4天,达到种子充分干燥。晒种不但能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又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使种子早出苗1~3天。二是浸种催芽。“立冬”后播种的地块,宜进行浸种催芽。将麦种放入50℃的水中,及时搅拌,水量以漫过种子为宜,浸泡6~8小时,捞出后进行堆闷催芽,保持堆内温度25℃,每3个小时翻动一次,待5%左右的种子咧嘴露白时即可播种。经过催芽的种子播种后可早出苗2~3天。
2.提高整地质量
晚茬小麦因温度低,发芽出苗慢,顶土力弱,因此,更需要提高整地质量,做到深耕细耙,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无根茬,墒情良好,土壤含水量达到70%~80%。晚茬麦若播种过深,会导致出苗晚、幼苗弱,故宜适当浅播,一般为3厘米。
3.增施肥料
晚茬麦常因前茬作物收获迟,土壤速效养分消耗大,地力得不到休闲恢复,而且晚茬麦的幼苗瘦弱、根系较少,对肥料的吸收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增施肥料。播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科学使用种肥,并尽量做到测土配方施肥。因磷肥对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成穗效果好,故应适当增施磷肥。一般666.7平方米施优质土肥3000~4000千克,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或磷酸二铵25~3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15~20千克,硫酸锌1~1.5千克做基肥。
4.宽幅增量播种
因晚茬小麦的分蘖少,成穗率低,故应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适当增加播种量。采用圆盘式宽幅播种机,苗带宽度6~8厘米左右。按播期和栽培措施确定播种量:一般10月中、下旬播种,每666.7平方米播种量10~12千克;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666.7平方米播种量12.5~17.5千克;独杆栽培法每666.7平方米播种量20~25千克。
5.加强田间管理
(1)冬前管理
以镇压为主,沉实土壤,防止透风,提墒保温,盐碱地不宜镇压,防止泛盐。
(2)早春管理
在麦苗返青前进行浅划锄镇压,墒情较差的地块,以镇压为主;墒情好的地块先划锄后镇压;洼碱地只划锄,不镇压;并结合铲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加强春季肥水管理是促进晚茬麦成穗的关键时期。对一般晚茬麦田应加强起身期肥水攻促;对独杆栽培麦田于拔节至挑旗期追肥浇水,根据地力确定追肥浇水数量。
(3)后期管理
晚茬麦生长后期一般不再追肥,预防贪青晚熟。开花后浇足灌浆水,保持田间持水量75%左右。注意防止干热风侵袭和病虫为害。
6.适时收获
收后晾晒、脱粒、籽粒含水率13%以下时安全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