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木虱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1-09-21 13:21

近日,巨鹿县中药材试验站技术人员下乡时,发现枸杞上一大害虫―――枸杞木虱为害严重,但农民对这一害虫了解甚少,不知道如何去防治。现就枸杞木虱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为害特点:枸杞木虱又称猪嘴蜜、黄疸,属木虱科,以若虫、成虫为害。若虫主要在叶片上吸食汁液,反面较正面多,一片叶上虫体常多达数十个;成虫可以在园内飞动,在树体的叶、花、叶柄、幼枝等多处吸食汁液,使树势衰弱,早期落叶、落果。严重地块,人到园内能感觉到木虱成虫碰脸或叮咬。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75毫米,翅展6毫米,形如小蝉,全体黄褐至黑褐色,具橙黄色斑纹。复眼大,赤褐色。触角基节、末节黑色,其余黄色;末节尖端有毛,额前具乳头状颊突1对。前胸背板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盾片黄褐色。前中足节黑褐色,其余为黄色,后足腿节略带黑色,余为黄色,胫节末端内侧具黑刺2个,外侧1个。腹部背面褐色,近基部具1蜡白横带,十分醒目,是识别该虫重要特征之一。端部黄色,其余褐色。翅透明,脉纹简单,黄褐色。卵长0.3毫米,长椭圆形,具一细如丝的柄,固着在叶上,酷似草蛉卵。若虫扁平,固着在叶上,似介壳虫。末龄若虫体长3毫米,宽1.5毫米。初孵时黄色,背上具褐斑两对,有的可见红色眼点,体缘具白缨毛。若虫长大,翅芽显露覆盖在身体前半部。

发生规律:枸杞木虱以成虫越冬,隐藏在寄主附近的土块下、墙缝里、落叶中以及树干和树上残留的枯叶内。越冬成虫在翌年枸杞发芽时开始活动。一般4月下旬开始出现,多在叶背栖息,可近距离跳跃或飞翔,在枸杞枝叶上刺吸取食,抽吸汁液时常摆动身体。停息时翅端略上翘,肛门不时排出蜜露。白天交尾,产卵于叶背或叶面。产卵时先抽丝成柄,卵密布叶的两面,一粒粒橙黄色的卵犹如一层黄粉,故有“黄疸”之称。若虫可爬动,但不活泼,孵出后就在原叶或附近枝叶附着叶表或叶下刺吸为害。成虫和若虫在取食过程中,一边吸食一边分泌蜜露于下层叶面,导致煤烟病。巨鹿县在七八月间为盛发期,各期虫态均多,严重地块每叶都有十几头虫或更多。一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为害普遍,受害特重的植株到8月下旬即开始枯萎。

防治方法:(1)在成虫越冬期破坏其越冬场所,清理枯枝落叶,减少越冬成虫数量。(2)在春天成虫开始活动前,进行灌水或翻土,消灭部分虫源。(3)黄板诱虫。黄板幼虫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绿色环保捕杀害虫的高效杀虫技术,利用成虫对黄色光的趋性,将成虫粘在黄板上。亩悬挂黄板30张。(4)化学防治。在成、若虫高发期使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扑虱灵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5)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