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
症状: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其在适温高湿,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1、早期预防。7月1日开始,在水稻拔节期,注意观察天气情况,如果阴天或下雨天连续2天以上,应马上施药预防稻叶瘟。预防用药有三环唑、春雷霉素等,视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3次,每5~7天喷施1次。2、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以防病菌扩散全田造成流行。选用的药剂有稻瘟灵、富士一号、金稻福等不可漏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