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日期:2018-03-28 15:54

一、防治技术策略

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取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二、主推技术

1、秸秆还田技术

组织农民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压低虫源。

2、药剂灌心技术

在玉米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Bt、白僵菌、辛硫磷等实施灌心技术。

3、物理诱杀技术

在玉米螟成虫羽化期,统一组织农民使用灯光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具体技术措施

1、防控重点

玉米螟、蚜虫、地老虎等害虫,纹枯病、大、小斑病等病害。

2、主要防治技术

播种前做好土壤处理、种子处理,预防病虫发生;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控玉米螟和大、小斑病;灌浆期前后重点防控玉米螟、蚜虫、纹枯病。

玉米螟:秸秆还田,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羽化高峰期杀虫灯诱杀。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或辛硫磷颗粒剂灌心,或使用氯氟氰菊酯喷雾。玉米授粉后剪去果穗顶部花丝和苞叶,可用敌敌畏滴灌花丝。可推广高杆喷雾器喷洒Bt制剂防治玉米螟技术。

玉米蚜虫: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蔬菜田边的杂草和残茬败叶,减少蚜虫来源;黄板诱蚜利用有翅成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趋性的特点,可直接悬挂诱虫黄板,也可用涂有机油的简易黄板来黏杀蚜虫;银灰色膜避蚜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可在玉米田悬挂银灰色塑料膜条,或覆盖银灰色地膜,以驱避蚜虫;保护和利用七星瓢虫、草蜻蛉等天敌以发挥其对蚜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若蚜虫发生严重时,可选用1%印楝素水剂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吡蚜酮或20%噻嗪酮进行喷雾防治。

地下害虫:深耕细作,合理倒茬。铲除地梗杂草,清洁田园。合理施肥,不施未腐熟的肥料,减少虫源;利用黑光灯诱杀;糖醋液诱杀:将糖、醋、酒、水按3∶4∶1∶2配制,再加入少量的敌百虫,用盒子装好,于傍晚时分,装放在田间距地面1m高处,可诱杀地老虎成虫;毒饵诱杀,防治蝼蛄、地老虎:用80%敌百虫可湿粉0.05千克与炒香豆饼5千克,对水适量配成毒饵,于傍晚撒施在被害田,亩用1―1.5千克;种子处理:药剂拌种、闷种、浸种、用种衣剂包衣等;土壤处理:用48%乐斯本乳油150ml制成20―30Kg毒土,均匀撒施后,再整地播种。用5%杀虫双颗粒剂1―1.5公斤加细土15―25公斤撒施。50%辛硫磷乳剂100毫升拌细炉渣15―25公斤,在耕地前撒在地面,耙入地中,可杀死蛴螬和金针虫。用92.5%敌百虫粉1千克,拌细土20千克,撒施于玉米根周围;灌根防治:每亩用40.7%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喷施植株下部或灌根防治,用80%敌敌畏加水400公斤灌根,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灌根,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每亩用药液200公斤。

纹枯病:清除菌源:一是清除病株并进行翻耕。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菌源,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源。二是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时剥去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集中烧毁,以切断病害发生途径,防止继续扩大蔓延;栽培防治:注意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测土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等,以减轻病害;药剂防治:使用药剂重点防治玉米基部、保护叶鞘。可选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0-1500倍液,每亩用量为50-22.5毫升,对水22.5-30公斤喷雾;或用40%菌核净1000倍液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玉米大、小斑病: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病株残体翻入土壤,用秸杆沤肥时要经过高温发酵腐熟。适时早播,重病区实行秋翻和轮作,提倡玉米与矮秆作物,如红暑、花生、豆类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透度,降低发病程度或推迟发生期。在心叶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烯唑醇、戊唑醇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喷1次,共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