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是保护地和露地黄瓜的常见病害,尤其是温室黄瓜发病较重。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受害,但以生长后期受害较重。
发病症状:黄瓜苗期和成期均可受害,叶片发病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叶片发病出现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时病斑上长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严重时叶片背面也布满白粉,稍触动叶片白粉可向下飞落,最后叶片枯死。一般叶片自下向上发展蔓延。叶柄和茎上霉斑与叶片相同,叶柄上的霉斑环绕一周后,叶片变黄枯死。
发生规律:该病是由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菌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5℃,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30℃,在高于30℃或低于1℃条件下很快失去生活力。白粉病对湿度要求不严,最适宜发病湿度为75%。相对湿度达25%以上,分生孢子就能萌发,湿度越大病害越重。但是,病菌孢子遇水滴或水膜,吸水后会破裂。若管理粗放,瓜秧衰弱或浇水不当,氮肥施用过多,栽植密度过大,都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
2、加强栽培管理。生产中应适当增大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料,控制植株徒长
3、在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等喷雾,每隔5~7天喷1次。同时,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