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是稻的命,又是稻的病。科学管水、合理灌溉,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水稻大田期科学管水应重视以下环节。
前期:寸水返青,浅水分蘖。从栽秧到活棵,因为拔秧伤根,秧苗吸水能力弱,容易失去水分平衡,需给田灌1寸左右水层护苗,为秧苗生长发明一个比较巩固的温湿环境,缓和需水与供水的抵触,加速返青。返青后,水稻生长进入分蘖阶段,可浅水勤灌,水层不宜超过1寸。水层薄,能够提高水温及表土温,促使稻株根系发达,及早分蘖。坐秋发红田、冷浸田、秧田,还应该在活棵后恰当晒田,以提高土温,促根促蘖。
中后期:适时晒田,浅水促穗,湿润壮子。晒田是促使水稻中期稳新生长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经过调节泥土的水、肥、气、热达到促根、控蘖、保穗的目标。晒田可增进稻株生长茁壮,根系发达,加强吸肥抗病抗倒伏能力;可节制无效分蘖的生长。同时,晒田改变了田间小气象,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蔓延。晒田通常应节制看苗情定先后,看田块类型定轻重的原则。冷浸田、坐秋发红田、烂龙潭泥田应重晒。同时要看气象及苗色判别晒田时间的长短,延续阴雨或苗色浓绿的田块可多晒一段时间。晒田应以晒至稻株白根外露,人下田有水不沾泥,开裂田不发白,叶色退淡,叶片直立,叶尖会刺手,分蘖停滞为度,此后灌水。
稻株圆秆拔节至抽穗扬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也是水稻长穗子的关键时期,田内应维持1寸左右的浅水;烂龙潭田、冷浸田及秧田需间歇灌溉,但也不应使泥土干至发白。
水稻灌浆以后,以湿为主,干干湿湿到黄熟,此后撤水落干。这样可达到养根、保叶,避免稻青枯早衰,使稻株能正常巩固、灌浆和成熟的效果。
此外,水稻施用化肥或农药时,应提早放好田水,巩固水层,施用后宜维持一定时间的浅水层,能力充分发挥肥效或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