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秋冬大白菜单垄直播的栽培方式改成集约化育苗方式,这是今年北京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通过整合育苗、栽培、农机、节水和植保等专业资源,在顺义绿富农合作社、顺义农科所基地、延庆茂源广发合作社、大兴自然绿蔬菜中心等地推广示范的一项秋季露地冬储型大白菜新模式。
大白菜的传统直播方式每亩需用种150克左右,约4.5万粒种子,待出苗后再通过间苗淘汰弱小苗,既浪费种子又费时费工。而采用集约化育苗方式,培育供一亩露地的大白菜苗,只需用种3000粒,而且与传统方式相比,培育的幼苗整齐一致。
仅苗期每亩就节水120立方米
"按老话说,要想种好大白菜,苗期需要采用三水齐苗、五水定棵的沟灌浇水法,一般需浇水5次,每亩每次平均浇水30多立方米,仅苗期就需浇水150余立方米。"顺义区木林镇绿富农合作社的菜农祁文杰说。
据专家介绍,传统苗期浇灌的"五水"主要作用为降低地温,秧苗实际吸收水分很少,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灌水量大,肥料利用率也较低,造成施肥量偏大,大量未经吸收的肥料经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采用集约化育苗方式培育的大白菜幼苗与之相比,苗期用水量基本可忽略不计,只需移栽定植时浇水1次,减少4次大水浇灌,仅苗期即可实现省水120余立方米。
减轻病虫害,每亩省人工费300元
"以前种白菜起早贪黑,起垄、播种、间苗、除草、浇水、施肥等环节都需人工操作,费时又费工,十分辛苦。"在顺义农科所蔬菜基地干了大半辈子农业的史树昆说起传统大白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菜方式,很是感慨。
如今,方式将农艺农机有机结合,实现了白菜的规模化,这种方式省工的优点让老史十分赞赏:"采用集约化育苗、机械化一站式作业、水肥一体化管理,每亩地较传统方式可节省人工费用300元。"
传统直播方式在大白菜苗期多浇水,主要是为了降低地温、防止病毒病发生,而采用集约化育苗不仅减少了浇水次数,而且由于环境可控,有利于病虫害防治,大大减少了植保的成本。同时,在育苗淡季把设施设备利用起来,也有利于集约化育苗场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