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灵璧县下楼镇高王村的谢端云老汉来到报社,反映当地小麦出现大范围的病害,谢老汉带来了十几株病麦,记者随后和他一起来到省植保站请教专家,经过专家现场诊治,判断为小麦全蚀病和赤霉病。专家强调,小麦全蚀病和赤霉病重在预防,现在已无药可救。
谢端云带来的病麦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全部枯萎,从根到穗都死亡;一种是叶片虽然是青色的,但麦穗不结实,且干枯。“我们村里近2000亩小麦有近三成出现这两种病,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病。”谢端云说。省植保站副站长刘家成经过仔细辨别,认定此小麦第一种情况为全蚀病,第二种情况为赤霉病。
刘家成告诉记者,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目前小麦全蚀病和赤霉病防治的最佳时节已经过去,现在已经无药可救。”
那么这两种病如何预防呢?刘家成告诉记者,沿淮及其以南赤霉病常发区在小麦扬花初期适时药剂预防,淮北中北部麦区如果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或多雾天气,提前施药预防。农户可以在小麦初花期及时喷药预防,若花期多雨日或多雾天气,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补治一次。可以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如亩用有效成份咪鲜胺15克,或氰烯菌酯50克,或甲基硫菌灵70克,或亩用36%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100克。机动喷雾器每亩兑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小麦全蚀病的预防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8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拌20-25斤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贮藏再播种。链接:得了赤霉病的小麦还能吃吗?
有不少农户向报社咨询:得了赤霉病的小麦还能吃吗?可以作为饲料吗?省农科院作物所专家曹承富说,得了赤霉病的小麦人是不能食用的,容易中毒。也不建议当做动物饲料,得了赤霉病的小麦还是销毁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