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大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逐步向上发展。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紫红色小斑,似蛇眼状。以后中央斑点转变成灰白至灰褐色并形成大斑点,有时还有紫红色轮纹。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在病斑上可产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子囊座。严重发生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短时间内发病叶即坏死枯焦。
防治方法。首先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尽可能同一块地不连续栽种草莓,一般2-3年要轮换一次栽种地,并且要定期预防。
降低地下水位,田间要排水良好,通风透气,可以有效降低发病;早预防、早控制,能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农药防治成本。
移植时要严格清除病苗。移植前用新高脂膜浸幼苗根部,待晾干后再定植可提高成活率;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带出田外妥善处理,防止病叶反复侵染健康植株。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用针对性的药剂+新高脂膜可改造高毒农药为中毒,中毒农药为低毒,低毒农药为微毒。控制农药挥发飘逸,防小雨水冲刷,降低每亩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