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又称细菌性萎蔫病。苗期通常不表现症状。番茄坐果初期开始
发病。首先是顶部叶片萎蔫下垂,随后下部叶片出现萎蔫,中部叶片萎蔫最迟
病株起初白天中午萎蔫明显,晚间则恢复正常。此时,若土壤干燥,气温偏
高,经2-3天便会全株凋萎,直至枯死;若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土壤含土量较
高时,病株可维持约1周才枯死。植株死后仍保持青绿。病株茎基部表皮粗糙,
常产生大量长短不一的根。天气潮湿时,病茎上可出现由水渍状后变褐色的1-
-2cm斑块。横切新鲜病茎,可见维管束已变褐色,轻轻挤压有白色粘液渗出,
这是细菌性青枯病的重要特征,根据这一特征可将青枯病与真菌性枯萎病相区
别。
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病害主要随着病株残
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1-6年。越冬后的青枯细菌通过
番茄根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入侵后的病菌先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并沿导管
向上蔓延,致使导管堵寒。病菌还能穿过导管侵入邻近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
使之变褐腐烂,整个输导器官被破坏而失去功能,茎叶由于得不到水分的供应
而萎蔫枯死。病菌田间传病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人畜、农具、带菌土壤、
昆虫和线虫等也能传病,引起重复浸染蔓延。青枯病菌活动最适温度为27-32
℃,若连续阴雨后曝晒,气温骤升时容易发病。土壤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连
作、地势低洼以及排水不良、土壤缺钾或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衰弱、后期中耕
造成伤根等都可促进青枯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⑴选用抗病品种:如洪抗1号、杂优1号、杂优3号、丰顺、抗青19号、夏
星、秋星等。
⑵土壤处理:可与瓜、葱、蒜、芹菜、水稻、小麦等实行3-5年轮作。用
无病土育苗,旧苗床要更换新土或用1:50的福尔马林液喷洒床土;结合整地,
666.7m2撒施石灰50-100kg,使土壤呈微酸性,以减少发病。
⑶加强栽培管理:春番茄早育苗、早移栽,秋番茄适期晚定植,使发病
盛期避开高温季节,可减轻受害。采用高垄栽培,适当控制灌水,切忌大水温
灌;高温季节,要早晚浇水,以免伤根。要施足底肥,肥料要充分腐熟,生长
期要适当增加磷钾肥,也可用每千克含硼酸10mg的硼酸液作根外追肥,以促进
植物维管束的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要早中耕,前期中耕要深,后期要浅,
防止伤根,注意保护根系。
⑷实施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向病穴浇灌2%福尔马
林溶液或20%石灰水消毒;或灌注100--200mg/kg的农用链霉素;或灌注新植霉
素4000倍液。每株灌注0.25-0.5kg,每隔10-15天灌1次,连续灌2--3次。也可
在发病前开始喷25%琥珀酸铜(DT)或70%琥、乙磷铝(DMT)可湿性粉剂500-600倍
液,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摘自《无公害蔬菜生产》2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