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发生的病虫害是小麦高产的巨大威胁,所以,加强这一时期的管理很有必要。下面结合农事经验与相关研究,对春季小麦易发病虫害进行简单的归纳,并列举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小麦锈病
分布区域:
条锈病: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南、云南、青海
叶锈:全国大部分麦区
杆锈:西南、华南、华北等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
(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白粉病
危害部位:
叶片和叶鞘
分布特点:
中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东北,华北,西北麦区
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中国南方麦区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中国北方麦区适时浇水,使寄主增强抗病力。
(3)自生麦苗越夏地区,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可大大减少秋苗菌源。
小麦赤霉病
危害部位:
苗、穗、茎基、秆
分布特点:
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
防治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播种前进行石灰水浸种,方法参见小麦散黑穗病。
(3)用增产菌拌种。每667m^2用固体菌剂100~150g或液体菌剂50ml对水喷洒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
对于该病,防治关键在于抓住时机+足量用药+足量用水+二次用药。防治时机为抽穗至扬花初期、降雨前6-24小时+5-7天后再次防治,其次为雨停后24小时内最晚36小时或雨间歇期间喷药+5-7天后二次用药;用水量每亩不低于15公斤,喷片选用小孔喷片,提高雾化效果和单位面积雾滴数,提高穗部着药均匀度;注意用药量和用水量。
此外,防治赤霉病的时间正好也是防治吸浆虫、蚜虫、白粉病、锈病的时间,杀菌剂、杀虫剂、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实现一喷多防。
小麦吸浆虫
危害症状:
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或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防治措施:
(1)选用抗虫品种
吸浆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
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2)轮作倒茬
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小麦吸浆虫严重田及其周围,可实行棉麦间作或改种油菜、大蒜等作物,待翌年后再种小麦,就会减轻为害。
(3)土壤处理
时间:①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②小麦拔节期;③小麦孕穗期。
(4)成虫期进行药剂防治。
麦蚜
危害症状:
麦蚜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刺吸小麦汁液,造成严重减产,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
防治措施:
(1)适期冬灌和早春划锄镇压,减少冬春季麦蚜的繁殖基数;保护利用天敌,实行小麦油菜、小麦绿肥间作种植,增加天敌数量,并诱集天敌向麦株转移;返青期肥水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严格掌握害虫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减轻对天敌的杀伤。
(2)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可用天达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作植株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12克,对水15-30千克喷雾,防效达90%以上,对天敌基本无害。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1:1:300-500)喷雾,具有较好的灭蚜效果。抗蚜威(群蚜威)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叶片背面的麦二叉蚜也有防治效果。
麦蜘蛛
危害症状:
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实行倒茬轮作,及时清理田间地头杂草、可减轻麦蜘蛛为害。浇水振落,淹死部分蜘蛛。
2、早防早治。在麦蜘蛛发生早期,进行田间点片挑治,采取“灭虫源,控点片,发现一株治一圈,发现一点治一片”的方法,消灭田边、地头杂草上的虫源,防治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3、药剂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