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番茄长季栽培技术模式

发布日期:2018-11-30 20:25

(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大棚番茄长季栽培相对于其他种植方式而言,产量高,产期长,生产成本较常规生产低,经济效益水平高。该模式既能满足早春当地及出口市场,又可兼顾夏秋南销和出口。

(二)配套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主要选用优质、丰产、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大棚促成栽培无限生长型品种,如迪利奥、百利、改良百利、欧盾等。

2.生产关键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大棚番茄长季节栽培一般4月7日播种,日历苗龄30~35天,生理苗龄4片叶为宜。种子采取温汤浸种消毒和催芽后,采取营养钵或泥炭营养块直播,集约化管理。播种后加盖地膜保湿保温,苗床的温度在20~30℃之间,70%出苗后将覆盖物去掉,播种后4~6天可以出齐。一叶一心时分苗,装入营养钵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定植前适当降低床苗温度锻炼秧苗。

(2)定植时期。单层棚定植时间在4月末~5月初左右,采取多层覆盖及辅助加温措施可提前到3月末或4月初定植,在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

(3)采用“宽畦双行”定植方式。每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秋深翻20~30厘米。定植前20天或3月上中旬扣棚烤地,地化冻后,进行整地做畦,结合整地施入50~60公斤三元复合肥,畦宽1.4米,畦上定植双行。畦面覆盖黑色地膜,在定植处用打眼器打孔,株距40厘米,定植后浇透水,亩保苗1800~2000株。

(4)采取“前控后促”管理措施。定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然后进行蹲苗。棚温白天保持25~30℃,温度控制在不高于32℃,以免影响花芽分化。夜间10~15℃,当外界夜温不低于15℃时,可昼夜通风。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在棚温过高或表土过干时,可在棚内喷水,防止烤苗,蹲苗期限15~20天,之后要及时搭架,番茄第一穗座果以后进行追肥,第一穗果果实直径达到1~2厘米每亩每次追施“欣施利”或磷酸二氢钾5公斤,每一穗果追一次肥。进入盛果期后,对肥水需求很大,要增加肥水的次数,促进果实生长。一般根据情况6~7天灌一次水,随水滴灌水溶性全肥及微量元素,同时进行大放风。

(5)喷花和保果。番茄进入花期每穗开花3~4朵时,采用26毫克/升番茄灵喷花,温度超过30℃不喷花。每穗留果4~5个。

(6)吊蔓整枝。采用单干整枝,留6穗果,在花上留2~3片叶掐尖,及时吊蔓,以免植株倒伏。

(7)病害防治。早疫病:5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粉500~600倍液喷雾。叶霉病: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800倍液、30%宁南·戊唑醇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生物农药:用哈赤木霉菌加兰迪多邦加红糖防治叶霉病。青枯、溃疡等细菌性病害: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700倍液喷雾液、1%中生菌素水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1000~1200倍药液喷雾。灰霉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轮换用药。生物农药:2.1%丁子·香芹酚水剂,稀释300倍液、千亿枯草芽孢杆菌每亩施用15~30克或寡雄腐霉7500~10000倍液喷雾。病毒病:每亩用8%宁南霉素水剂45~60克喷雾或5%海岛素水剂300~500倍液苗期及定植后初期喷雾处理。

(8)适时采收。采收始期6月末7月初,采收末期10月中旬。

3.效益分析

大棚番茄长季栽培亩产量可达到9000~10000公斤,售价每公斤2.3元,亩产值20700~23000元,亩成本约6300元(种子费1600元,肥药2500元,折旧1500元,水电400元,其他300元),亩效益14400~16700元,比常规栽培番茄平均亩增效5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