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褐根立枯病由担子菌所引起,该菌可感染许多种植物,造成植株生长衰弱与死亡,已发现的天然寄主包括龙眼、柿子、杨桃、莲雾、波罗蜜、爱玉子、椰子、槟榔、月橘、金露花、大花紫葳、艳紫荆、羊蹄甲、、尤佳利、榉木、银桦、苹婆等。
番荔枝褐根立枯病由
担子菌所引起,该菌可感染许多种植物,造成植株生长衰弱与死亡,已发现的天然寄主包括龙眼、荔枝、梅、梨、枇杷、山刺番荔枝、柿子、杨桃、莲雾、波罗蜜、爱玉子、椰子、槟榔、月橘、金露花、大花紫葳、艳紫荆、羊蹄甲、相思树、马拉巴栗、菩提、榄仁、樟树、尤佳利、榉木、银桦、苹婆等。果树中以枇杷、梅、番荔枝及柿子较为感病,番石榴、柳橙及檬果则抗病。病菌可自根部或地际部侵入感染,使植株逐渐黄化、衰弱,大修剪后新芽萌发不良,外观不易和其它根朽病株区别,但检视罹病根及地际部主干,可见其表皮上黏附褐色绒毛状菌丝层与土块、小石粒,褐色菌丝有时往外延伸,被覆于邻近土块、石粒相当容易辨识。解剖被害根、茎部,可看见黑褐色的坏死组织区,被感染组织和健康组织界线清楚,将病患部放在高湿环境下,会长出白后转成褐色的绒毛状菌丝。病势继续发展则导致被感染组织腐朽,整棵植株枯死。在潮湿的环境下,罹病树干的基部偶尔会长出不规则的肩平覆瓦状子实体,初期黄褐色,而后转为褐色或深褐色,厚度约2-3公分。
本菌可生长的温度为10-12℃到35-37℃,最适温24-32℃菌丝生长喜好酸性,在酸碱值pH7.0以上的培养基中不容易生长,于土壤中至少可存活达十年之久,因此,被感染的树根或树干是本菌除可藉健株与病株的根系交温或藉病土直接传播外,也可藉担胞子或断裂分生子作长距离的传播。
本病地上部出现病征时,病菌已侵入到植物组织中,一旦发病后不容易治疗,因此,应详了解病原菌的特性,并据以拟订妥善的预防措施,以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
(1)培育健康种苗:本菌可随罹病幼苗或带菌土壤侵入果园,因此,育曲时应审慎选用土壤,避免从有发病历史的园地采土,或直接在发病园内育苗。
(2)慎选栽培园地:本菌寄主种类繁多,又可以在土壤中残存很久,因此,计画种植番荔枝前,应详细了解前期作物的种类及病害发情形,避免选择曾发生本病的园地。
(3)妥善的土壤肥培管理:调整土壤酸碱值至pH7.0以上,以降低病原菌活性;另一方面,应多施有机肥料,氮肥则以尿素为主。有机肥料除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也有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繁殖;尿素为优良的氮肥,被分解后产生的氨气具有杀菌效果。
(4)罹病植株处理:应挖除严重罹病植株,并彻底清除土壤中残留病根集中烧毁,原植穴翻土曝晒,或以氰氮化钙(乌肥)、消石灰处理,以降低敢病菌密度。如因本病而全园废耕,计画改种其它果树或重植番荔枝,则可先施行全园淹水,期间愈长愈好(至少一个月),以杀死罹病组织内或土壤中的病原菌。
(5)化学防治法:发病轻微的植株可先扒开主干基部土壤,切除感染的根、茎组织,而后以药剂灌注土壤。目前经筛选出对本病菌较有效的药剂有25%「普克利」乳剂、5%「三泰芬」可湿性粉剂、84.2%「三得芬」乳剂、25%「扑克拉」乳剂、75%「灭普宁」可湿性粉剂等,该类孳剂可稀释约1,000倍后,沿茎基部周围浇灌,使药剂能沿主根流到整个根系,依植株的大小及罹病程度,每棵约浇灌20-40公升药液,每年约2-4次。此外,尿素因具有杀菌及调升土壤酸碱值的效果,以尿素1,000倍液沿树冠周围浇灌,也可抑制病势进展5-10年生的植株每株可浇灌约10-20公升的稀释液,一年约四次,采用本处理时,必须注意用量的控制,以免造成肥伤。罹病株邻近的植株因受感染的机会最大,也应该施行灌药处理,灌药时先在茎基部周围挖一V字型10-15公分宽的沟,以上述的药剂与方法灌注,以预防本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