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9-03-07 07:20

棉铃虫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以棉花和少数作物为取食对象,除了可以直接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外,主要以幼虫为害棉花的蕾、花铃,一条幼虫一生可为害蕾铃20个左右。并且具有转移为害的习性,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因此对棉花产量威胁很大。

一、棉铃虫的发生规律

棉铃虫在新疆一年发生3.5—4代,世代重叠较严重,以蛹在3—10厘米的土中越冬,4月中旬到5月上旬,气温在15℃以上时开始羽化。成虫白天躲藏在隐蔽处不活动,日落后飞出,四处寻找开花植物,取食花蜜,补充营养。交配后即可产卵,一头雌蛾可产卵1000粒左右。成虫有趋光性,对半枯萎的杨树枝把也有很强的趋性。

二、棉铃虫的综合防治

防治策略:从农田生态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的自然生态调控为中心,采取诱杀防治,化学防治和辅以人工捉虫,挖蛹的措施,狠治一代保顶尖,压基数,减轻对二、三代的压力;压低二代保蕾花,降基数,减轻对三代的防治压力;控制三代保棉桃,减少产量损失;扫残四代,减少来年基数,将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1、农业防治:(1)搞好秋耕冬灌,可以破坏棉铃虫的蛹室,提高越冬死亡率,降低来年棉铃虫的基数;(2)早春进行人工挖蛹,降低越冬虫口基数;(3)加强田间管理,塑造生长稳健、丰产的株型,防止旺长和贪青晚熟,恶化棉铃虫的生存环境。在一代、二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00-150g/亩。(趋避、减少落卵量)

2、诱杀防治:(1)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可以减少棉铃虫在棉田的产卵及幼虫的发生量;(2)田边摆放杀虫灯、性诱笼、杨树枝把以及食诱剂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根据调查,达标防治,选好喷药器械,确保防治质量。

此文经兵团植保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