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三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发布日期:2019-04-28 14:36

一、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立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耐酸碱,在pH值2.4-9.2范围内均可生长。

病害症状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立枯病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土壤,带菌种子也可传染。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

病原菌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黄褐色多隔膜。这是最易识别的特征。棉花播种后,遇多雨高湿,温度下降,使棉苗生长不利,容易遭受病菌侵袭,发病就严重。

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切断土壤中的菌源。(2)出苗后,若遇到低温多雨天气,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6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

二、棉花炭疽病炭疽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少数以菌丝体潜伏于棉籽种皮内或子叶夹缝中越冬,种子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源。

病害症状在棉籽萌动时病菌开始侵害。常使棉籽在土中呈水渍状腐烂,不能出土而死亡。幼苗出土后,在茎基部产生紫红色至紫褐色条纹,以后扩大成梭形病斑,稍凹陷,严重时失水纵裂,幼苗萎蔫死亡。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桔红色粘性物质。

子叶受害,在叶缘产生半圆形褐色病斑,边缘深红褐色,严重时,落叶枯死。茎部受害出现红褐色至暗黑色圆形或长圆形病斑,随病情发展病斑凹陷,常表皮破裂露出木质部,病株易被风吹断。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的种子,在种植前进行消毒处理。(2)在苗期阴雨连绵天气之前和之后要及时喷施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防止雨水、大风造成的伤口污染、腐烂,保护伤口的健康。

三、棉花猝倒病属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棉种萌发后直接或间接侵染棉苗,低洼地、多雨季节、土壤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病害症状:棉苗出土后,病菌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在幼茎基部呈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子叶也随着褪色,呈水浸状软化。高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絮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与立枯病不同的是,猝倒病棉苗茎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

防治技术:(1)加强苗期中耕松土,降低土壤湿度。(2)可选用72.2%霜霉威800倍、40%乙磷铝600倍液或25%甲霜灵600-800倍液定向喷施棉苗茎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