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麻山药因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可以菜药兼用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麻山药一般亩产块根2500~3000公斤,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行情好时,高产地块亩产值突破万元,所以种植麻山药是农民增收的好路子。高产栽培要点如下:
1品种选择
目前主要种植的山药品种有细毛长山药、二毛山
药和日本山药3个品种。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都属于普通山药长柱变种。日本山药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2土壤选择和刨沟
种植山药,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至少1--1.2米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挖沟的时候,要上下土层分开,堆放在沟的两侧,晾晒几天之后,将土块打碎,沟底耧平踩实,分别填入下
层土,上层土填入时隔层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每填20厘米厚的时候要踩实一次。
3种苗的制备
种苗制备方法有3种:一是使用山药栽子,取块茎有芽的一节,长约20--40厘米;二是使用山药段子,将块茎按8--10厘米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药零余子。用山药块茎作种苗是比较先进的栽培方法,既解决山药块茎数量不够,且产量高,又能防治品种退化。分切山药段子,一般栽种时
边切边种,用300倍液多菌灵药液浸泡1--2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可提前30天切段,
两端切口处粘一层草木灰和石灰,以减少病菌的侵染。
4整畦,灌墒
把山药沟刨出的土分层捣碎,捡除砖头石块,然后回填,做成低于地表10厘米的沟畦,只留耕层的熟化土,以备栽种时覆土用。沟畦做好后,应该先趟平后灌水,水下渗后,即可栽种。
5种植方法
山药的种植,一般要求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9--10℃即可种植。有条件的也可使用地膜覆盖。一般的方法是:山药沟浇透水后,将种苗纵向平放在预先准备好的10厘米深的深畦中央,
株距25厘米左右,密度为4000--4500株/亩,然后覆土5厘米,在山药的两侧20厘米处施肥。一般施土杂肥3000公斤/亩以上,尿素10--15公斤/亩,硫酸钾40--50公斤/亩,过磷酸钙60--75公斤/亩,腐熟棉籽饼30--40公斤/亩,施肥后,上面再覆土5厘米,使之成一小高垄。
6科学管理
对萌芽较多的要选留壮芽1―2个,将其余的全部及早去除。如侧枝过多,可摘除基部侧蔓,保留上部侧蔓。7月后零余子大量形成,影响地下块茎生长,应摘掉一部分零余子。麻山药出苗后就要支架引蔓,架高一般1―1.5米。一般用2米长竹竿分别在同畦的两行内插人字架,支架要牢固,防止后期被风吹倒塌架。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隔半月一次,直到蔓上半架为止。一般在上半架和满架时各追肥1次,尿素15―20公斤,可适当追些钾肥或叶面肥以提高抗逆性和提高产量。麻山药为耐旱型作物,为了提高产量,在遇到久旱无雨的天气条件下,应轻浇水1―2次,如遇到多雨天气时,要及时排除畦内的积水,防止出现涝害。
防治病虫。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炭疽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防治方法主要是避免行间郁闭高温,注意排涝,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天喷洒
1次,连续喷洒2次。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及藤茎,防治方法是实行轮作,及时消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喷洒5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线虫是麻山药的一大虫害,一般可亩用5%灭克磷颗粒剂3公斤均匀撒在种植沟内即可。
收刨和贮藏。麻山药一般在茎叶全部枯萎时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且易折断,影响品质。采收时间大约在10月下旬到立冬前为宜。一般收获从畦的一端开始,先挖出60厘米见方的坑来,人坐于坑沿,然后用山药铲沿着山药在地面下10厘米处的两边的侧根,把根侧的泥土铲出,一直铲到麻山药沟底见到块茎的尖端。最后,用铲轻试尖端已有松动时,一手提住麻山药栽子的上端,一手沿块茎向上铲断其后的侧根,直到铲断麻山药栽子贴地层的根系,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完整的麻山药取出。稍微晾晒后入库储存。装车运输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伤或折断,否则会影响到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