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发布日期:2019-06-07 07:39

节水型农业建设不仅是一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投入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宏大工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对新时期农业节水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将节水增效列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大财政引导资金力度,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积极组织和引导农牧民群众投劳集资兴建以节水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了以政府组织引导,群众踊跃参与,全社会关注、支持的好局面。

新疆生产总用水量占总供水量的95%,农业灌溉毛定额为700立方米/亩,农业灌溉节水具有巨大潜力。新疆“绿洲经济、灌溉农业”的典型特征决定了以节水建设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基础主导作用,农业节水已成为新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2003年—2007年期间,新疆各地切实加大了财政投入扶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农业节水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各项建设指标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5年间,地方新建防渗渠道21868公里,较“十五”增加70%;建成田间高效节水面积270万亩,较“十五”增加50%;新增灌溉面积2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10万亩。特别是新疆棉花、番茄、林果等大田高效节水面积增长迅速,2007年全疆喷灌、滴灌、管道灌等田间高效节水面积已达1175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16%。

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调蓄配套能力不足,农业灌溉水的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农业生产。如何因地制宜地解决用水矛盾,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疆干旱少雨,光热条件充沛,棉花、葡萄、番茄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的特定条件下,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具有产出投入比高,省水、省工、省力等优点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实用技术,已经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农民发展棉花膜下滴灌等田间高效节水技术积极性日益高涨。

新疆通过大力实施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不仅改善了棉花的水、肥供应,使植株营养充足,棉花的比强度、整齐度和可纺指标都明显提高,提高了水、肥、药利用率,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而且节水率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全疆棉花膜下滴灌亩均净收益为8675元,膜下滴灌较地面灌亩均增收240元。

新疆农业节水建设的不断发展,不仅得益于节水效益的体现,更得易于有关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在明确了新疆节水建设的发展方向的同时,自治区相继出台了《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水计量设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制度,加大农田水利投入作为建立农田水利新机制的核心内容。

为了更大范围地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节水灌溉的实惠,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农民和乡村干部到附近节水建设发展较快的县市实地考察参观,农民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地方乡场把兵团相关节水灌溉技术管理人员请进来,手把手教会当地农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节水建设的快速发展。

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只有管理跟上了,节水工程才能真正达到效益目标。在新疆农业节水建设蓬勃发展的同时,各项水利改革也相继展开,成为节水建设发展的动力。“十五”期间,新疆加快了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体系研究,积极开展灌溉用水定额试点工作,已完成7个试点县灌溉用水定额报告的编制实施工作,还有16个试点县正在开展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工作,灌溉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为建立强制性节水机制夯实基础。

新疆灌区供水到户的改革推进,大大加快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用水户协会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供水管理单位和用水农户的利益关系。2006年新疆灌区推行“供水到户”面积2580万亩,平均亩减少农民不合理水费支出45元,有效遏制了搭车收费及乱摊派现象。2006年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1336个,进一步推动了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