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模式

发布日期:2019-06-17 20:11

丘陵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模式

(1)模式特点

该模式是利用丘陵地区自然水头,采取干支二级管道输水到田,田间合理布置取水装置,灌溉时直接在取水桩取水,用移动软管对作物进行灌溉。系统由进水池、输水管道、取水桩、分水闸门、放水阀门、尾水阀、管网安全防护设施组成。与渠道防渗相比减少了因渠道坡度调整而必须修建的跌水、陡坡等调坡工程,便于控制灌溉输水。同时,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灌区改田换向,平整土地,重新布置。水稻采用旱育秧技术,塑料薄膜、秸秆覆盖技术和“强化大三围”栽培技术,通过减少泡田水量、减少棵间蒸发、减少渗漏量达到省水的目的。旱作农艺措施主要是促进种子及根系生长能力,减少棵间蒸发、抑制植株无效蒸腾,多蓄雨水来达到节水的目的。完善量测水设施建设,田间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按方收费;制定适合本地区主要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以单位面积作物用水定额作为考核对象。实行阶梯水价,在定额范围内实行平价,超量累计加价。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运行管理方式,因其具有节水、节电、节地、省工、省时、方便管理,促进增产等优点,深受农户欢迎。

(2)技术要点

充分利用自然水头,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提高灌区的用水管理水平;通过农艺措施减少泡田水量、棵间蒸发、渗漏量达到省水的目的。注意选择经济使用,性能可靠、技术成熟的管道。出水口(给水栓)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个管网的运行和投资,应合理规划出水口布局,选择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的给水设备,使灌溉系统更加可靠。管网设计应尽量保证各给水栓出水压力均衡。工程技术方案应严格执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等。

(3)节水、增产(增效)综合效果

管道输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95以上,与土渠相比,平均亩次毛灌水量减少30~40立方米,减少渠道占地相当于耕地的1%,减少提水能耗30~40%。采用管道代替明渠,改变了人们的用水观念,实行科学用水。管道输水灌溉具有节水、节电、节地、省工、省时、方便管理,促进增产等优点,深受农户欢迎。群众将这种灌溉系统称为“田间自来水”。

(4)适用条件

适用于具有自然水头的,大中型灌区支斗渠以下及小型灌区的丘陵山区。

(5)应用实例

通江县铁佛镇平坝村和白土垭村建设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1380亩,利用水库水源的自然位能,共安装各级输配水管道12000米,田间合理布置取水栓,通过取水设备及移动软管直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工程建成后,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过去从流里河水库左干渠分水到田间地块,每年要从流里河水库买水25万立方米才能满足灌溉用水,现只需从流里河水库放水13.80万立方米,水的利用率从原来的0.40提高到如今的0.90。通过实施节水灌溉管道输水,大大加快了水的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