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茎茴香及其生产中常见问题剖析

发布日期:2019-06-19 23:52

球茎茴香又称意大利茴香,属伞形花科茴香属中茴香的一个变种,为二年生蔬菜,生产上可作一年生栽培,主要食用器官是其柔嫩的鳞片,嫩叶也可食。由于球茎茴香外形新颖,营养十分丰富,无论生食熟食,味道清香,异常鲜美,具独特的芳香和甜味,是一种优质卫生的保健型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种植面积由点及面逐渐扩大,增加了蔬菜的花色品种,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上出现的问题有种子不发芽、植后死苗、先期抽薹、球茎偏小等。

1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温度

球茎茴香喜冷凉气候,在旬平均气温10~22℃条件下生长良好,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苗期耐-4℃低温和35℃高温,但在叶球形成期不耐冷冻,-1℃以下就易受冷害,超过28℃时则生长不良,叶柄角质化和纤维增生,品质变劣。

1.2光照

球茎茴香属长日照植物,营养生长期阳光充足有利于植株生长、养分积累和球茎膨大,阴天对其营养生长不利,如种植过密,叶片相互遮荫也会减弱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球茎的膨大。

1.3水分

因产地气候湿润,所以整个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严格,尤其苗期和球茎膨大期土壤应保持湿润,不宜干旱,较大的空气湿度有利于生长,并使球茎脆嫩,品质好;否则,生长停滞,膨大的叶鞘中机械组织发达,品质、产量均会下降。若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则易引起幼苗徒长,发生猝倒病、菌核病。如球茎膨大期浇水不当,土壤及空气湿度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容易造成球茎外层开裂;一般空气湿度以60%~70%为宜,土壤湿度以达到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

1.4土壤营养

球茎茴香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喜肥沃、疏松,保水保肥,通透性好的沙壤土,pH值适宜范围为5.0~7.0。球茎茴香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营养全面且较多,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应配合使用,苗期要薄施肥,球茎膨大期需肥量大,尤其对氮肥、钾肥更为迫切,高氮是其高产、幼嫩的基础,生长初期和后期缺氮对植株影响较大。

2生产中常见问题

2.1种子发芽问题

球茎茴香播种后,有时迟迟不见出苗,这和球茎茴香的种子特点有关。球茎茴香的种子在植物学上届于果实,有时可看到两颗种子粘连在一起,称为双悬果。这种种子(果实)的表面有突起的棱条(果棱),在果棱下有油腺,充满芳香油,具有特殊香味,所以播后吸水缓慢,发芽时间长。

在留种上,球茎茴香的开花期较长,种子成熟时间差异较大,种子分批采收,成熟度也不尽一致,后期的部分种子由于受气候影响,外观看似成熟,但其种子内部发育不完全,加上育种水平的差异,种子的总体发芽率不高。一般国产球茎茴香种子的发芽率为75%~80%,国外进口球茎茴香种子发芽率为87%~92%。

球茎茴香种子在发芽时对水分、温度要求较为严格,高温季节播种,若不作任何处理,则种子不发芽。

因此,购买球茎茴香种子时,要及时了解种子的发芽率,在高温季节播种时,要进行种子处理。正确的方法是播种前先晒种4~5h,然后用手轻轻搓一搓,使种子分开,用20℃左右清水浸种20~24h,洗净、沥去水分,稍晾后,用透气性较好的湿纱布包好,放在21℃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除去其上的粘液,4~5天后种子即可露白,稍晾干即可进行播种。

2.2田间死苗及植株矮化问题

球茎茴香的田间死苗和幼苗纤细与定植时伤根、土壤湿度偏高、肥害及根部病害有关,主要发生在缓苗期。植株矮化、真叶发黄主要由病毒病所致,在植株缓苗后至球茎膨大初期容易发生。原因有三点。

①育苗方式不当球茎茴香属直根系,根系的分生能力弱,生产上又常采用子母苗,苗畦中幼苗拥挤、纤细,定植时带土少且伤根,加上田间土壤湿度偏大及气候因素,均导致其根系的发育不良并给病害入侵创造条件,造成死苗现象。球茎茴香宜采用不伤根的穴盘或营养钵育苗法。在生产上多采用128孔的穴盘或6cm×6cm规格的营养钵,以草炭和蛭石为基质,配加一定量的叶莱类基质专用肥,加入绿亨一号或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止基质带菌。播后覆土1cm厚,在出苗及第一真叶期,基质持水量为85%~90%,第一真叶至成苗期间基质持水量70%~75%,2片真叶后随浇水喷施叶面肥2~3次,高温季节睛天中午要用黑色遮阳网覆盖苗床3~4h,植株5~6片叶,株高20cm时即可定植。此种育苗方式可有效避免秧苗纤细、伤根、缓苗期过长、土壤湿度偏大引起的死苗现象。

②施肥未按标准球茎茴香栽植田施入未腐熟或未完全腐熟的沤肥,致使肥料在耕作层继续发酵,产生热量烧根,从而形成肥害;或田间追肥时肥量偏大,浇水不及时,也可形成肥害。避免田间肥害要合理施肥,首先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深耕细耙,不可使肥料结团,高垄栽培;另外要带坨定植,及时浇定植水;追肥量不要过大,并随水冲施,一旦发生烧苗症状,应抓紧时间浇水或结合浇水补入速效氮肥,一般浇水2~3次后肥害即可解除。

③病害防治技术滞后球茎茴香在我国种植时间较短,许多种植者对其病害的发生及防治了解甚少。造成苗期死苗、烂根的元凶是真菌病害~球茎茴香根腐病。病菌主要通过侵染根系使其染病,土壤温度低、湿度大、粘重及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加重病害。根腐病可采用药物拌种、温汤浸种杀菌、高垄地膜覆盖、施无公害肥料及减少伤根等方法来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15%双效灵1500倍液或25%敌力脱3000倍液喷雾。

球茎茴香植株矮化、心叶卷曲、黄化,主要是由于植物病毒所致。高温干旱、蚜虫侵袭、不科学的农事操作等均可能使植株染病。球茎茴香病毒病要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首先要钝化种子表面的病毒,可用18%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其次杀灭蚜虫,切断传播媒介,采用内吸性和触杀性杀虫剂喷雾苗床周边环境;再者运用复配制剂杀伤病毒,钝化病毒,调动植物体内的免疫系统,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少病毒的危害。可选用0.16%抗病威、0.16%病毒必克、医用病毒灵(每1kg水加1片)、0.16%硫酸锌、萘乙酸(5mg/L)配成复制剂,按上述比例换算成每喷雾器(盛水15kg)应加入商品药量:抗病威25ml、病毒必克25g、病毒灵(吗啉双呱)15片、硫酸锌30g萘乙酸75mg,分期对植株进行喷雾防治。

2.3先期抽薹问题

球茎茴香先期抽薹是指球茎尚未充分膨大前出现的抽薹现象。球茎茴香主要以膨大的柔嫩球茎鳞片供食,一旦出现先期抽薹,植株会迅速老化,球茎鳞片纤维化,失去商品性。球茎茴香先期抽薹主要发生在春露地栽培(5~6月),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如下。

①春栽球茎茴香播期过早球茎茴香是绿体春化作物,如播期过早,幼苗过大,定植时又遇较长时间低温(4℃左右),则很容易通过春化阶段,如调整播期,低温期植株较小,栽植后气温又比较稳定,就不会出现先期抽薹的问题。豫北地区球茎茎茴香春露地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育苗,4月上旬栽植,就不会出现先期抽薹现象。

②夏播育苗长日照诱导长日照和高温是诱使球茎茴香抽薹的主要原因,在4~5月播种,极易使植株未熟抽薹,因此,要及时调整播期,延迟到6月播种,并采取遮阳网进行遮光短日照处理,当幼苗4片真叶时,用黑色遮阳网在下午4时以后覆盖遮荫。秋冬季育苗,可在苗期至定植期共处理50天,凡在真叶长到12片以前处理,均能促进球茎的膨大,防止先期抽薹。

③春植球茎膨大初期的干旱胁迫春植球茎茴香膨大初期,对水分的要求尤为迫切,如此时土壤干旱,环境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小,加上长日照的诱导,会促使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从而可能使球茎停止膨大,先期抽薹。预防措施:首先在植株的生长期中,保持田间合理的水分标准,尤其在球茎膨大初期(苗高30cm左右)进行浇水,并追施速效氮肥,促使球茎的快速膨大;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对植株喷雾2‰~3‰的尿素水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增加叶面营养,提高种植田的空气湿度。

2.4球茎偏小及品质老化问题

球茎茴香在生产中,常出现球茎偏小,仅为正常值的1/3~1/2,外面鳞片黄化,品质变劣,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种植田土壤缺肥球茎茴香喜肥沃、疏松的土壤,如果土壤瘠薄,满足不了球茎膨大期对肥料的需求,则球茎膨大减慢,收获时球茎偏小,产量低。故在选择栽培田时,应首选排灌条件良好的肥沃壤土,然后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过磷酸钙75kg,为丰产打下基础。

②种植密度偏大光照对球茎茴香的养分积累、球茎膨大作用甚大,如种植过于密挤,就会减少植株光合产物的积累,球茎膨大受限,球茎偏小,尤其在越冬温室栽培中这种现象最为明显。生产中每667平方米春秋露地栽5000~5500株,冬春保护地栽3500~4000株。

③田间管理不科学球茎茴香在生产中,对环境的水分、温度、养分等要求比较严格,阶段性强,如定植后蹲苗时间长,球茎膨大时环境温度低,生产脱节,过期采收都会导致球茎的偏小和品质变劣。故球茎茴香定植后,蹲苗时间不宜超过10天,从球茎膨大至采收前,小水勤浇,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切忌忽干忽湿;在植株7~8片真叶进行第一次追肥,15天后追第二次肥,过10天后进行第三次追肥,每次每667平方米穴施一特牌活性有机肥50kg,追施尿素5~7kg。保护地种植冬春季要注意通风降湿,球茎膨大期温度控制在15~20℃,当球茎外部鳞片呈白色或微黄时,球茎已停止膨大,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