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时机防治小麦赤霉病

发布日期:2019-08-30 03:31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近年在我县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赤霉病不仅导致麦穗枯黄,籽粒秕瘦,造成严重减产,而且因病粒有呕吐素、赤霉烯酮等毒素而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

我县是小麦赤霉病常发区,目前,小麦陆续进入易感病的抽穗扬花期。由于田间遗弃大量带有赤霉病菌的玉米残体,因此田间菌源量较大;我县种植的主导小麦品种如矮抗58、豫麦70-36、衡观35、郑麦366等抗病性差,具备赤霉病大范围集中侵染的基础条件;另据气象预报,我县近期仍有降雨,未来天气对赤霉病菌萌发侵染非常有利。因此,我县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的风险较大,如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也有可能重发危害。

各乡镇农技人员应及时向农民宣传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的风险,高度重视该病发生危害。同时,带动广大农民提前施药防控,最大限度压低赤霉病发生程度和危害损失,确保我县小麦优质丰产。

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用药时间特别重要,小麦扬花期准确用药一次即可控制危害,如错过关键防治时期,以后多次用药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若小麦抽穗扬花期有连续3天以上有雾或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就应在雨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或12.5%烯唑醇50-100g/亩,加水50公斤喷洒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