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发布日期:2019-08-31 06:23

大理市种子管理站赵红利

玉米粗缩病在我市大面积玉米生产中虽不象锈病、灰斑病那样普遍发生,但也会偶然在小范围内产生危害,一般农户对此病发病机理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也很陌生。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俗称“坐坡”、“生姜玉米”。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拔节前期症状表现明显。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至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白条突起。病株叶片浓绿、直立,生长显著缓慢,节间变短,植株矮缩,茎基变粗,生长点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叶片变得短而宽。后期有的叶鞘和苞叶上也出现蜡白条突起,病株根系少而短,发育不良。轻病株一般能抽出雄穗,但穗轴短,有的则夹在喇叭口处,部分雄花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小,粒少,一般减产30%—50%。重病雄穗不能抽出,即使能抽出也无花粉,无雌穗,提前枯死,或抽出畸形小穗,无粒或极少,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一般在10叶期前的玉米处于感病阶段,7叶期以前感病,产量损失较大,而11叶期感病则损失不明显,所以对此病的防治以前期杀灭灰飞虱效果最好。灰飞虱为刺吸式口器,取食习性与蚜虫类似。玉米出苗前两天喷一次药,一周后再喷一次药,麦套玉米喷三次药,两次之间间隔一周。可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30%乙酰甲胺膦乳油80—150毫升,兑水60—75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