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识别及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日期:2020-12-10 22:40

水稻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使叶片枯死,甚至造成倒伏和枯秆,结实率下降,千粒重下降,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达50%以上。纹枯病的病原菌为佐佐木薄膜革菌,无性世代称丝核菌,是属真菌病害。

一、纹枯病症状:

病菌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斑,多个病斑相互汇合形成云纹状大斑。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或灰白色;潮湿时病斑水渍状,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叶鞘变黑腐败。叶片上病斑与叶鞘上的很相似,但形状较不规则。病情发展慢时,病斑有晕圈,发病迅速时病斑青绿色,叶片像开水烫过一样,很快呈青枯或腐败状。在阴雨多湿的条件下,病部会长出白色或灰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再逐渐集结成白色绒球状的菌丝团,最后变成黑褐色、坚硬的、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很易脱落。稻穗、穗颈、穗轴以至颖壳等部位呈污绿色湿润状,后变灰褐色,结实不良,甚至全穗枯死。

二、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核在病田土中越冬,第二年泡田后菌核浮出水面并在灌溉水的推动下附着于稻株上,从表皮或气孔侵入引起稻株发病,病菌可进行多次再侵染而引起全田发病。

三、影响纹枯病发生的因素: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受菌源数量、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

1、菌源数量

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害初期发病轻重关系密切。菌核打捞得比较彻底的田块,发病轻。新垦稻田或上年上季的轻病田,一般发病轻。

2、栽培状况

过渡密植,长期深灌,氮肥施用过多过晚或偏施,往往会加重病情。

3、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7-8月份高温逢雨季,常严重发生。病害发生期间,如降雨频繁,株间郁蔽,田间小气候湿度高,病情必急剧发展,湿度越高,发展越快。

4、品种和生育期

水稻的不同类型和品种对纹枯病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其抗病规律是:籼稻最抗,粳稻次之,糯稻最感病;窄叶高杆品种较阔叶矮杆品种抗病。此外,一般迟熟品种最抗病,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感病。稻株在孕穗和抽穗后,叶鞘与茎秆之间相对松散,有利于病菌从内侧侵入,也是易感病的原因之一。

四、绿色防控:

1、农业防控:主要是改善水稻生态环境条件,减少浸染源,控制危害。

(1)清除菌核:实行秋翻深耕,把散落在地表的菌核深埋在土中。水田灌水耙地后,捞去浮渣菌核,深埋或烧掉。铲除田边池埂杂草,消灭野生寄主,以减少水稻的病菌来源。

(2)改进栽培技术:实行合理稀植,施足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适量分期追施氮肥。根据水稻生育情况,适当排水晒田,控制植株疯长以减轻纹枯病发生为害。

2、化学药剂防治:抽穗前10-20天或发病初期当穴发病率达20%时施药,叶面喷雾,若纹枯病严重时,可适当提高药量,或在穗期再喷一次。目前最高效低毒低残留,一次解决纹枯病,并有增产效果的药剂有5%井岗霉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及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