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管理过程中,适时,适度,顺应棉花的自然习性,采取相应的手段,达到人们预定的目标要求。这就是顺势而为。在棉花管理过程中,我们有不少种植户,不了解棉花生长习性,要么胡乱的“打压”,要么一个劲地“进补”,结果事倍功半,即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比如:棉花初蕾期是棉花打基础的时候。这个时候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我们很多种植户看见邻家棉花个子超过自己的棉花就坐不住了。有用赤霉素的,还有急忙进水施肥的。这样做的后果只能使棉花患上“肥胖症”搭不好丰产架子,后期要么造成早衰,要么贪青晚熟。因为这个时期是棉花一生中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的时期,既要扎根,又要发棵长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水肥过足的情况下,棉花就形成“惰性”不愿扎根找水肥。这样的话,营养器官的生长就会占优势。就会造成晚熟的情况。而且很多情况是一边使劲追肥浇水,一边用缩节安重控。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结果棉株赘芽和油条丛生,远看郁郁葱葱,走进拔开一看,棉杆翠绿如竹,几乎没有红颈。棉株上只有自己指甲盖大的几个小蕾。棉花还没进入盛花期就已封行。这种管理方式是不可取的,它违背了自然规律。
再比如,盛花期一般要“促”。因为棉株上果实累累,吸收着很多营养,很多情况下,植株已不堪重负。有些种植户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大量的施肥,却忘了棉花原本是多年生植物,一旦水肥充足,它会不断地现蕾开花发枝叶。结果造成棉花“臃肿不堪”,破坏了棉桃的生长环境,也不利于早熟和增加铃重。此外还增加了化控的成本。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水肥条件不是很充足的地块,棉花已经有早衰迹象,这个时候应该浇水施肥或者用激素促生长,发新叶来延长叶功能期。可是看别人重控定植,就跟着大量的使用缩节安“定植”结果造成上部果枝花蕾脱落,没有了顶桃。这样既浪费了光热资源,又使前期精心管理的成果毁于一旦。
总之,人类了解自然并按照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生产力。棉花生产管理中的顺势而为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而为。这样我们才不会或者少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