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联合收割机跑粮问题

发布日期:2018-07-14 03:13

联合收割机以抢农时、效率高的优势愈来愈受到农户的欢迎,但由于驾驶员驾驶技术和部分机型存在严重质量等问题,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如有的地区麦收期间因联合收割机“跑粮”多而遭到农民冷遇,农民让联合收割机靠边休息,重拾镰刀割麦、割稻。这是个值得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跑粮”是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一般“跑粮”的正常范围是:每收获50kg小麦,田间跑粮0.5~1.5kg;每收获50kg水稻,田间跑粮1~2kg。因此,控制“跑粮”是提高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1.联合收割机跑粮的故障分析

联合收割机的总损失包括:割台损失、脱粒损失、分离损失和清洗损失四部分。

割台损失:拨禾轮将麦秆拨贴到割台,切割后通过搅龙送到输送系统,此阶段的损失为割台损失。如小麦过熟,拨禾轮齿与麦穗拨碰易造成落粒。此种作物可在早晨或傍晚收割,即早晨露水干了之后再出车,晚上露水下来之后再收车。在这段时间收割,不但作业效率高,而且“跑粮”损失也较小,就可避免减少割台损失。

脱粒损失:作物湿度大、脱粒滚筒转速不够、凹板间隙过大、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过快、割台喂入量过大等都会造成脱粒损失。检查脱粒损失大小,可从被脱麦穗(稻穗)中,抽选10个穗,如其有3粒麦粒未脱净,就相当1%的脱粒损失。

分离损失:此阶段的损失大小,主要取决于振动筛的振幅大小和鱼鳞筛调整的角度。振幅小、鱼鳞调整角度小,则易造成麦粒随秸秆抛出。

清洗损失:麦粒与麦穗要经过风扇风力进行清洗,如风量过大,作物清洁度提高,但部分谷粒同谷穗一并吹出。反之,清洗损失降低,但清洁率下降。其调整原则是在保证清洗损失率不超标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大风扇风量,以提高粮食的清洁率。

如果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发现“跑粮”多,驾驶员可以从以上4个环节“对症下药”进行调整与排除。

2.量大型杂的联合收割机涌入农村,造成发展速度与技术培训断档脱节

近年来,随着农户购买联合收割机“热”的升温,各地农机生产厂家纷纷上马生产,各种型号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涌入农村,还有的富裕地区的农民购买了各种进口联合收割机,这给农机管理部门带来技术培训和管理上的困难。据统计,有的市就拥有十几种机型,不同机型结构调整各异,生产厂家与管理部门在技术培训上严重脱节,使之形成联合收割机发展上的“四多一低”现象,即:机型多、新驾驶员多、故障多、跑粮多,作业效率低。

笔者曾为一台联合收割机排除“跑粮多”故障时,发现该机前进速度太快、喂入量过大,脱粒、分离、清洗三个环节超负荷作业。当询问驾驶员时,他说只知速度快可以多作业、多挣钱,其余一概不知,更不懂如何按谷物产量的高低调节喂入量,从而选择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

喂入量是各种型号的联合收割机最重要的指标,是衡量机车效率的指标。喂入量超过规定指标后,联合收割机会超负荷,“跑粮”损失就大。如新疆-3型联合收割机的喂入量3kg/s,超过这个数字,联合收割机就会出现超负荷作业。控制喂入量需要驾驶员根据谷物秸秆高低、产量等因素适当调节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如亩产300~400kg的麦田选用II档不出现“跑粮”;收割亩产500~600kg的麦田应采用I档作业;控制联合收割机的喂入量,同样可避免“跑粮”。可见,加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索质,正确掌握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调整、故障排除,是解决“跑粮”的关键。

另外,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无论是作物产量高低,还是割幅大小,发动机都必须采用大油门,就是在联合收割机到地头转弯并走出地块以后,或联合收割机进入收割地块之前,发动机也要采用大油门,即使在作业中遇到情况须慢行时,也只能换入低档慢速行驶,绝不能用减小油门的方法漫行。这是收获作业的驾驶方法与其他作业明显不同之处。这些也要通过培训来解决。

3.对联合收割机“跑粮”问题,需农机产、供、管部门齐抓共管

生产厂家要确保产品质量.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因为联合收割机使用对象是农民,产品说明书的编写要考虑到农民的文化索质及理解程度,语言要通俗易懂,调整和保养部位要加图解。在维修服务上要改变厂家人员跑全国的被动局面,可采取生产厂家聘请技术顾问的办法,即每县、区聘请1-2各具有实践经验,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集中培训或发资料,负责本辖区该厂产品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各地聘请人员名中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公布,便于随时为农户服务。

供应部门是联合收割机生产厂家与农户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农机供应部门应在做好产品“三包”服务的基础上,选调精通联合收割机技术的人员经营销售联合收割机,以便在购机、选机过程中,向用户传授联合收割机构造、特性、调整、保养等知识和技术。农机供应部门应做到:既进同型号的整机,又要经营同型号的配件,以便为购机者提供维修方便。

农机管理部门集农机监理、培训、维修、技术推广为一体,要想切实解决联合收割机存在的“四多一低”问题,一是省、市农机管理部门与联合收割机生产厂家协商,本着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培训师资,再由县、区农机部门负责培训驾驶员;二是县、区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驾驶员做好收割前的机器保养维修和收割期间的有偿技术服务;三是为维修方便,在组织跨省、区作业时,按联合收割机型号组队或同一机型在同一地域内作业,并配备精通该机型的维修人员。只要产、供、答三方共同努力,联合收割机“跑粮”多的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