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作为技术密集型生产工具,其复杂结构和恶劣作业工况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机械零部件的正常磨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性能下降,进而影响正常使用。因此,维修保养是农业机械使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一些机手和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采取了一些看似聪明但实际上不可取的做法:
1.在安装活塞鞘时,使用明火加热。这种方法虽然看似方便,但由于活塞鞘座的厚度不均,加热后容易导致活塞变形,而且在自然冷却过程中金属组织可能受损,从而降低活塞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2.在更换润滑油时,不清洗油底壳或输油道。这种做法会导致油底壳和输油道中的杂质进入零件表面,加剧机件磨损,特别是在新机或大修后的机车中,可能会引发烧瓦和包轴等严重事故。
3.在安装气缸垫时,涂抹黄油。黄油在高温下会熔化流失,导致缸盖、缸体与气缸垫之间产生间隙,燃气逃逸,造成气缸漏气和缸垫损坏,同时黄油产生的积炭还会加速缸垫老化,增加拆装难度。
4.在拧紧连杆螺丝时,不使用扭力扳手。这种做法可能使连杆螺丝因用力过猛产生内应力,导致金属过度疲劳,进而引发连杆螺丝断裂,造成机车事故。
5.在行车时,不安装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在运行中需要吸收新鲜空气,如果不安装空气滤清器,空气中的灰尘会被直接吸入气缸,加速发动机的磨损,降低发动机的功率。
综上所述,这些所谓的“小聪明”实际上可能会对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和维护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避免采用这些做法,以确保机械的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