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温室实现高产高效

发布日期:2018-09-26 15:58

近年来,我国设施栽培发展迅猛。据统计,在1996年1047万亩的基础上,1999年猛增至2000万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300万亩,较1996年增加了近一倍。尽管日光温室面积急剧扩大,但是由于在设施类型、栽培方式、品种布局及茬口安排上基本雷同,造成区域性、季节性蔬菜过剩,产大于销,行业整体效益下滑,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将有限资源合理高效利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促进日光温室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有关专家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优化结构,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目前,在生产中的300万亩日光温室中约有70%是在总结农民经验的基础上建造的第一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其结构尚不尽合理,采光保温性能还不高。创新优化节能型日光温室的结构,增加日光温室的采光量,已成为推动日光温室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在日光温室中张挂反光幕;拉盖双层保温幕,架设小拱棚;提早扣膜盖苫蓄热暖地等都可有效利用光能,提高温室性能。开发高性能、多功能型透明覆盖材料。在节能型日光温室里推广高透光、高保温、超耐久性、防尘长效流滴防雾性EVA复合材料,能非常有效地强化日光温室的透光性和增温保温性,这是日光温室生产实现节能、高效的重要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行集约化立体栽培。我国节能型日光温室对土地、设施利用率低,产量、效益不高,带有普遍性。我国日光温室亩产量仅为0.5万一0.7万公斤,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经过多年对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的研究、创新,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设施栽培组及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等的日光温室番茄亩产量达到2万公斤以上,这说明日光温室在目前结构较简陋的条件下,只要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对栽培技术不断创新组合,也能实现高产高效。一些地区在日光温室中通过采用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模式,做到品种多样化周年供给,使设施、土地、水肥光热资源、立体空间得到科学配置与高效综合利用。如在黑龙江省日光温室中开发了一年四种四收多茬立体栽培模式,亩产鲜菜3万公斤,产值3.6万元。建造“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节能型日光温室已在全国各地兴起,这使种植,养殖良性循环,是综合开发高效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应大力倡导加速推广。利用良种优势,促使高产增效。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发挥科技优势,采用先进的方法手段,尽快培育出适合日光温室中应用的耐低温寡照和高温高湿环境并能抗多种病害的高产优良品种,这是大幅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关键。节水节肥高效利用资源。在日光温室中推广使用地膜覆盖下暗沟下水灌溉;地膜覆盖下软管灌水、喷灌等,是节水、增加地湿、降低室内温度、防病高产的有效措施。根据作物产量及需肥量,土壤肥力残留量以及不同肥料元素的利用率进行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能提高肥料元素的利用率,防止土壤盐渍化。同时应大量施入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这是持续高产、稳产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实现设施栽培机械化。发展我国园艺机械化技术,使耕地、施肥、作畦、覆盖地膜、定植、中耕除草、喷施农药、收获运输、产品加工包装等作业环节,全部或部分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使广大菜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是我国日光温室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实行蔬菜产品采后加工。在有条件的日光温室蔬菜集中产区,菜农联合起来建立蔬菜产品加工工厂(车间〕,对蔬菜产品加工、分级、包装,打出名牌,提高档次,这也是日光温室产品增效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加速日光温室栽培产业化建设。“家家搞温室,户户有菜苗,人人卖蔬菜”,这样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衔接,生产者的利益没有保障。应从维护菜农的根本利益出发,将菜农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股份合作制实体或蔬菜产业化科技经营服务体,不仅从事生产也进入市场参加销售,从而实现作业规范化、生产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选择最适宜区域开发日光温室种植产业,才能合理利用光、热,水资源,耕地资源和技术人力资源,使各种资源达到科学合理配置,同时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提高时各种灾害的抵御能力,促进日光温室产业可持续发展,使菜农走上全面增效、共同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