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鄄城县农机局牢牢把握为“三农”服务这条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日新月异,农机“三率”水平明显提高,一批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性能稳定可靠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全县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92%和8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
一是农机化装备水平得到改善,结构更加合理。自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鄄城县农机局累计获得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680万元。拉动农户投资超2.2亿元,共补贴各类农机近1.62万多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达536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178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540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总量达691台,经济作物机械达618台目前,鄄城县农机总动力已突破127万千瓦大关,农业机械已成为全县重要的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之一,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呈现出“面”拓展、“量”增加、“质”升级的良好发展趋势。
二是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2013年,鄄城县农机系统加大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的工作力度,切实提升了农机装备、科技、作业、服务和安全水平。全县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37.7万亩,其中深耕深松25万亩;机播142.5万亩,其中:玉米机播50.5万亩,小麦免耕播种30万亩;小麦联合机收93.4万亩,联合机收率达99%;玉米机收40万亩;玉米秸杆还田59万亩,秸杆还田率达99%,养殖、瓜菜、林果等机械化率明显提高。全县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92%和8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
三是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在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鄄城县农机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坚持阳光操作,严格实行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管理制、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受益公示制、管理监督制、成效考核制,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和科学规范、便民高效。2013年中央财政下达鄄城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计1340万元,享受补贴的农户712户,补贴机具3330台,分布全县17个乡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物质装备保证。
四是农机推广创新工作有了新突破。2013年,鄄城县农机推广工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使各项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鄄城县所有乡镇(街道办)全面铺开,17个乡镇(街道办)共实施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35万亩,新增3万亩。全县新建500亩以上连片农机科技示范园17个,1000亩农机科技示范园3处,农机科技示范园形成了由点到面的扩张。在示范区内实行“定单作业”,统一调度,统一收费标准,大大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和作业效益,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快速推广,科技示范园工作在全市观摩评比中名列前茅。
五是农机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鄄城县农机局坚持开展农机“大培训、大宣传、大普及”活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培训班、现场会、演示会、以会代训、以检代训、送科技下乡、办农机培训夜校、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3万人次,宣传群众4万人次,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全区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是农机合作社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几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松散到规范,已注册创建66个,已覆盖全县17个乡镇,农机合作社社员达625户,拥有各类机具总量1826台(套)。他们大部分采用订单作业模式,由原来的以机收为主向耕、种、收、管、植保等作业环节拓展。县局每年组织大型机械进行跨区作业,参加机械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收入逐步增加,农机作业累计创收2.3亿元。
七是农机维修监管成绩突出。加强了对农机修理工的技术培训及驾驶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和文明修配网点创建工作。核发换发技术合格证30套,鉴定各类维修工和操作工600人,培育四星级文明修配网点2个、三星级4个,取缔不合格维修点1个,使全县农机维修市场步入了较为规范有序的轨道。
八是农机宣传报道全面开花。编发农机信息500条,其中国农机信息网、中国农机新闻网采用300篇(次),省级采用380篇(次),市级采用460篇(次),报刊杂志刊登22篇(次);电视台播放新闻20条;撰写调研报告23篇,省局采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