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机维修时机划分维修方式

发布日期:2018-09-07 11:59

维修技术组织措施所具有的某种特征性质。同一技术组织措施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特征性质。所以,维修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本文主要对按维修时机划分维修方式进行分析。

一、预防性维修为防止和减少农机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或功能减退而进行的维修。如注油、清扫、调整、发现故障症状而进行检查试验,换下有缺陷的零部件加以修理,定期更换零部件等。属于预防性维修的维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状态维修根据对农机技术状态的监测或检测以及诊断所提供的技术状态信息决定维修内容和实施时间的维修,也称视情维修。这种维修方式就机器群体而言没有统一规定的修理间距,维修的时间和内容不作时间长短的约束。可以充分利用零部件的寿命。通过监测或检测早期发现故障,所以,具有故障预防性,可提高机器的可靠性。因此是世界各国维修方式发展的共同趋势。按照状态维修的组织、技术水平的差异,状态维修还可分为两种:

(1)状态监测维修通过对农机技术状态的监测、临视,根据其技术特性变化及退化趋势以决定维修内容和实施时间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在潜伏期、诱导期)发现未来将出现的故障,并能预测故障前的剩余寿命以安排维修计划,故也有人称之为预知维修。

(2)定期检测维修根据对农机技术状态的定期检测和诊断,确认故障和缺陷的部位和程度决定维修内容和维修时间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只能在故障现象出现之后发现故障,不能发现潜在故障和磨损趋势,不能预测剩余寿命,是状态维修的初级形态。但国内近年来大规模地推广检测维修的实践证明,它对于改善农机技术状态是十分有效的。

2.定期维修(1)定周期维修①强制性定周期维修。技术文件规定必须按周期要求执行的维修。这种周期是按照一般统计磨损规律规定的。不考虑具体机器技术状态的实际情况,如日常保养、定期检视等均属此类;②非强制性定周期维修:技术文件规定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提前或后延进行维修的维修方式。一般是对机器技术状态进行检查,根据技术状态适当改变机器维修时间。例如,前苏联规定拖拉机的修理周期允许在0.75~1.5倍的规定间距内变动,农机具的修理周期允许在0.5~1.5倍的规定间距内变动。

定周期维修有利于有计划地安排修理工作,减少修理停工时间,所需检测次数及检测费用低于状态维修,能较好地预防故障。但零部件剩余寿命常不能充分利用,特别是强制性定周期维修时过剩修理的概率很大,所以,多用于不易检测或不能检测的重要部位。非强制性定周期维修己蕴含了按状态维修的因素是定周期维修向状态纵过渡的中间形式,但由于维修周期还有一定的约束力和计划作用,所以本质上还尚属定周期维修。

(2)季节维修为保证农时季节中农机可靠性而有计划地按季节安排的维修。在我国农村常常是在农时季节开始前把机器修好,是定期维修方式中的一种类型。但它的特征并不仅指维修时间按季节安排的,而月包括机器的耐久性应能满足季节工作的需要。

除了上述状态维修和定期维修之外,属于预防性维修的还有:时机维修、过剩维修,即在尚有寿命储备情况下进行的超出实际需要的维修。

二、非预防性维修属于非预防性维修方式只有事后维修,即出现故障后才进行维修,也称为故障维修。

1.早期故障维修在故障发生后及时进行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机器零、部件的寿命,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技术状态检查,维修管理工作简便,节省检测费用。其缺点是可能在农忙季节影响作业的完成,又由于没有维修计划,维修设备时间较长,从而使维修停工时间延长。

2.晚期故障维修在故障发生后,机器带病工作直到不能继续工作时才进行维修。所以常招致继发性故障或牵连性故障,或使本来可修的零、部件报废,这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维修方式。

分清早期故障维修和晚期故障维修这两个概念是很重要的,前者有优点也有缺点,是在维修方式选择中可以权衡利弊加以选择的,后者则是应该坚决予以避免的维修方式。目前,有一种把事后维修仅仅看作是晚期故障维修,从而全盘否定事后维修的观点。这是不全面的,这种评价也是不公正的,应该予以纠正。还需指出的是事后维修也是按技术状态决定维修时间的,似乎与状态维修没有什么不同,但在管理实践中,它们是有原则差别的。事后维修是依靠机器故障后自动输出的信息引起机手发现而进行维修的,一般不需要持殊的管理,而状态维修则需要组织专门的检测或监测,并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推动维修方式的落实。

三、维修预防通过改善农机设计、制造,提高其固有可靠性和维修性以改善农机使用中的技术状态和耐久性的广义的维修方式。维修预防虽然不是维修方式选择中考虑的备选方式,但在维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通过维修信息的反馈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