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故障的形成及其特性分析

发布日期:2018-09-08 11:44

故障是机械可靠性与维修研究的前提条件。在机械的设计与使用中,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排除各种故障,发挥机械的最大功效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机械系统的使用与维修特点,阐述了机械技术状态的变化及其故障形成的一般过程,分析了机械故障的基本特性,指出了机械故障研究中应考虑的问题,对开展机械故障与可靠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机械使用与技术状态的变化

机械在使用中受到各种能量的作用,这些能量的作用主要包括:(1)周围介质能量的作用,包括执行任务的操作人员、修理人员和环境条件的作用;(2)与机械运转以及各机构工作有关的内部能源,如各种载荷、振动、温度等;(3)在制造和装配中集聚在机械材料和零部件内的潜伏能量(铸件的内应力和装配内应力)。这些能量主要以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的形式存在,当能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将导致有害过程的出现,引起机械零部件初始性能和状态的变化,如当配合副以一定的动力和速度运动时,相互将产生有害的摩擦过程,摩擦的结果将导致配合副出现磨损,使配合副的运动等发生变化。可见随着有害过程的发展,首先将使零部件出现损伤,具体表现为磨损、变形、裂纹、疲劳、腐蚀等,损伤的出现使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发生变化,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间隙等的改变。结构参数的变化又导致了机械功能输出参数发生变化,如机械的输出功率、速度等的改变。随着损伤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参数逐渐超出允许值。若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参数超出允许值,而功能输出参数并未超出允许极限范围,则认为机械出现了潜在故障,对应状态为失常状态,此时应通过维护进行消除;若结构参数超限后,功能输出参数也超出允许值,则认为机械发生了功能故障,对应状态为故障状态,此时应通过修理排除相应的故障。若机械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其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参数都达到极限值,且系统功能输出参数严重超限,使用的经济性明显下降,此时机械处于极限技术状态,需要进行大修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