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农机维修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8-09-12 03:02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机更新速度和新购数量急剧增加,农机装备结构和总量都发生了变化,为农机维修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为农机维修服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惠农政策的拉动下,高科技含量、高性能、高作业标准机具的引进,给农机维修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农机维修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更新设施设备,增强服务质量,促使农机维修服务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健全,自从国家出台《农机化促进法》以来,农业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又相继出台了《农机化促进条例》、《农机维修管理规定》、《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条例法规,为农机维修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宏观上讲,影响和制约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维修企业规模小,维修能力差

目前,我区的农机维修企业绝大部分为三级维修点和专项维修点,多数只能承担大中型农业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修理,因企业缺少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维修方式主要以更换损坏部件为主,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恢复性修理的维修点很少,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和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机的使用量显著增加,但是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营销和作业市场的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使多数农机维修企业还维持在以家庭作坊式、门铺式维修的模式上,造成维修服务人员少、规模小、能力差、布局不合理等普遍问题。有很多维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2.技术人员缺乏

尽管各级农机维修管理部门每年都进行相关培训,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主要问题是维修企业效益差、工资水平低,造成了专业维修人员大量跳槽和转行。

3.农机维修服务管理工作经费不足

由于农机维修服务管理工作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使农机维修服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各维修点分散在乡镇、村,主动办证的少,各基层站执法人员要跑遍每个乡镇,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特别是基层农机部门普遍经费不足。

4.维修服务的宣传与引导还有待提高

在宣传方面,虽然每年全区各站都进行农机相关法律法规、维修保养知识的宣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但许多农机手对农机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不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保养,农业机械带病作业,零件磨损,故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在引导方面,虽然各站与辖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或营销企业有过沟通和建议,但是农机生产、营销企业大多不重视对农村农机维修点的投资建设。导致至今为止,全区很少由农机生产或营销企业投资设立的具备一定规模、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的综合农机维修企业,造成农牧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现状。

5.对农机维修行业的扶持力度不足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十年来大大提高了农机化水平,而保持机具的完好率却成了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的瓶颈。虽然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但与购置补贴政策的力度相差甚远。为使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还需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有实质性的、有力度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