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日期:2018-10-03 21:06

编者按: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本版组织了部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稿件,以供全省系统各单位参考、借鉴。

专家建言

集成创新是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

章力建

当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科技工作应在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将推动集成创新作为工作重点,开辟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集成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必然

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要求注重集成创新。首先,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具有交叉融合的特点。一项突破性的创新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战略性研究领域,综合化、集成化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其次,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突破的难度不断增大。集成创新则能打破空间和层次的界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式地解决问题,获得外部规模效应。再次,农业科技的复杂性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也促进了集成创新的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单个科研团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因此必须与其他科研团队、市场主体加强配合。

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要求将集成创新作为战略选择。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集成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国农业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把单项技术作为研发活动主要方式的现象,缺乏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有效衔接。今后,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基础条件,将科研成果进行集成,以及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对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

集成创新能集中体现科研投入的开源、节流与挖潜。在开源方面,集成创新可采用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将科研机构、个人与公司、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多渠道聚集社会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同时,集成创新能加速资金在农业科研、开发、推广过程中的流动,从而提高农业科研资金的利用率。另外,集成创新要求对国内外的科技资源进行集成,通过国际合作在开源上做文章。在节流方面,集成创新注重战略性集成,有利于克服宏观管理层面的体制性障碍,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促进对农业科研投入的统筹规划,从而在宏观上提高科研投入的效率。同时,集成创新要求科研单位以及相关机构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以杜绝农业科研投入在微观层面上的低效运作现象。在挖潜方面,集成创新有利于高效管理科技资产,加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研力量的整体优势。

二、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几点建议

实施战略集成,确定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重点。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项目或产品,集中科技资源,大力促进各项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例如,在十一五期间,可将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项目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集成创新的切入点,带动一大批农业相关领域科技项目,实现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

实施资源集成,夯实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时期,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协作和资源整合,实现创新主体的集成,保障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融合,使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保持旺盛的活力。有关部门应提高对集成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及集成创新在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对现有技术、资金、市场和人才等要素进行系统化整合,同时将各种资源不断优化、集成,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经济联合组织。

优化组织机制,提高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效率。以产业、技术或产品为平台,以计划、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并辅以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集成创新模式,有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整合相关的技术、信息、知识、能力等资源,在相对稳定的平台上实现创新突破。农业科技园区是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可为现阶段农业技术集成提供高效运作的平台。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改善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环境。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全面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尤其要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科技成果顺利流通。其次,加强资金保障体系建设。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研发及科技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同时制定多元化的政策,引入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此外,应鼓励农业科研部门研究制定农业科研风险投资政策,引导农业科技企业积极从事集成创新。再次,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尤其在农业生态环境等公益性创新活动中,要把重点放在财税支持方面,建立补贴、信贷等制度,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最后,继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有利于集成创新的运行机制。推动创新体系内各创新主体在资源、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交流,加强研究开发、生产与市场的沟通。转变重研究、轻开发,重成果、轻转化的观念,从科研的立项、申报抓起,使其面向市场,达到农业科研成果评价、管理与集成应用、市场经营有机结合。(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观点

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杜青林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而且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手段。开展面向农民的微观信息化服务,可以使农民充分利用掌握的技术提高劳动效率,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开展面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宏观信息化服务,有利于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农民生产、农产品销售的环境,特别是通过农业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和农业信息网站,可以提高农业行政工作的透明度,让农民及时掌握各种政策信息和经济信息。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利用的差别,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借助网络技术,可以搭建城乡之间的信息传递平台,加快农村发展的速度,缩小城乡差距;借助通讯技术,可以使城乡居民共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运用现代社会文明的成果推动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发展。

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农业部门要始终站在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高度,深刻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使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步伐。

切实发挥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强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改善宏观调控,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着力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要搞好面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宏观服务和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微观服务,全面整合国际国内农业信息资源,优化信息采集监测点,建立标准统一的实用数据库群及完善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好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同时重点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信息服务站,增强其信息采集和服务功能。要积极建立并完善农产品预警、市场监管和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要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建设专业结构合理的农业信息工作人员队伍,并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的素质。要改进并完善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发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政策看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的建设。启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农业科技项目。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开展稳定支持农业科研院所的试点工作,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农业技术合作、向基地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所发生的有关费用,享受企业所得税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涉农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引进的加工生产设备,允许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增大国家富民强县科技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继续支持重大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要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利用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和补贴规模,进一步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

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农科动态

内蒙古开鲁推行节水灌溉新技术

今年以来,内蒙古开鲁县积极推广刷卡取水、低压管灌、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据测算,一年可节约用水3000万吨,农民人均可增收625元。

该县章古台村购置了40个预付费智能电子表和1台电脑刷卡机。农民到村部交费后,在智能电子表上刷IC卡即可取水浇地,再也不用为农忙时找不到看井员犯愁了。由于取消了看井员,现在浇1亩地只需五六元。同时,该村还采用低压管灌的灌溉模式,省时、省力又省钱。该县道德村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滴灌无需畦埂,节省了380多亩耕地。据统计,滴灌技术能节水40%~70%,节约耗能约50%,每亩扣除设备折旧费和灌溉运营费,农民纯收入可增加312.8元。(阿都钦包永胜)

山东淄博秸秆有了新用途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抓住蔬菜产业升级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广4项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据了解,这4项新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还可以通过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有效保护环境。

4项技术的具体内容为:大棚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每亩大棚可消化8亩以上的作物秸秆,蔬菜可增产16%以上,质量可达到AA级绿色食品标准,农民每亩纯收入可增加5000元以上;秸秆二氧化碳反应堆技术,每个大棚可利用10亩以上的作物秸秆,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40%以上,蔬菜增产超过30%;秸秆生产食用菌技术,利用秸秆生产平菇、双孢菇、草菇等,每亩作物秸秆可生产食用菌300公斤~600公斤;秸秆培养莲藕技术,每亩藕池能消耗20亩作物的秸秆,莲藕亩增产2000公斤,农民增收8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