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首先,病虫害是农业生产造成产量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其次,防治病虫害会增加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大量使用杀虫剂、灭菌剂还会加重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因此,能否有效地把病虫害的发生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直接影响着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环境保护等目标的实现。
一、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由于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采取免耕播种,病虫相对容易生长,同时,深松、秸秆覆盖等各项技术措施都会影响农田生态环境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因此控制病虫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防治是人类在同病虫害作斗争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理策略。防治技术上主张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
首先,通过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病虫害。
其次,充分发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实现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才能持续控制病虫害,实现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二、综合防治的各种方法
物理防治:
利用高压汞灯、性诱剂防治成虫,减少成虫产卵量。
1、选外径25厘米,内径23厘米,深8厘米硬质再生塑料盆,不要用软质薄盆,防止日晒老化。在盆沿下1厘米处对称钻两个排水孔。将一细铁丝穿过性诱剂芯橡胶塞小头,将橡胶塞固定在盆中央。
2、将三根木棍捆成支架,将诱剂盆放在支架或土堆上,盆内注清水至排水孔,加一勺洗衣粉或少量洗涤剂搅匀,调节诱剂高度离水面0.5—1厘米左右,盆高度0.8-1.3米,且高出作物20厘米。放置点远离房屋等障碍物。
3、每1—2日捞出死蛾,调整性诱剂高度或加水。根据性诱剂有效期及时更换。每周或雨后补加一次洗衣粉。
秸秆粉碎还田也可以消灭部分玉米螟。通过秸秆粉碎,破坏掉玉米螟栖息环境,减少玉米螟越冬数量。
化学防治:
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前或幼虫柱茎前的大喇叭口期,通常采用颗粒剂或毒土撒入玉米心叶。采用的药剂有:0.5%-1.5%对硫磷颗粒剂、1.5%辛硫磷颗粒剂、或0.4%敌杀死颗粒剂。每株心叶施用1.5-2克即可。或者每亩用2-3公斤的3%呋喃丹颗粒剂兑土7.5公斤,也每株心叶施用1.5-2克。在玉米心叶期进行田间喷雾。常用药剂有:5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等1000~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等2000~3000倍液。
生物防治:
采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主要做好玉米螟化蛹、羽化时间调查。一般在每年5月中旬开始,调查幼虫,6月中下旬调查幼虫化蛹和羽化,每5天剖杆调查一次,当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向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适期,放蜂量为10.5万头/公顷。第二次放蜂时间在第一次放蜂后5-7天,放蜂量12万头/公顷。放蜂方法:每公顷根据地形、地块走向选15-30个放蜂点,将蜂卡用大头针等固定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放蜂时间避免阴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