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自动化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用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机器人得以问世,并且逐步成为农机技术领域重要的研发对象。农用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劳作模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实际,纷纷开始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并相继研制出了嫁接机器人、扦插机器人、移栽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等多种农业生产机器人。农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发达国家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其他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日趋老龄化渐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设施农业、精确农业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作业成本的不断攀升,为农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用机器人在中国无论是研发还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投资少、发展慢、技术差距大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了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直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用机器人的研发范围才逐步扩大。目前在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方面均有研发。
目前,我国农用机器人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农用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全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也将使中国农业生产走向新的发展道路。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敏锐的发现了农用机器人背后巨大的市场及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