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观看土壤。作物依赖土壤获取养分,因此诊断作物的养分状况必须考虑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及环境条件。需要根据土壤酸碱度、温度、地下水位和病菌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土壤pH值影响微量养分的有效性,温度影响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地下水位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和通气条件。
二要看植株。观察症状出现的部位,若症状先在老叶上出现,可能缺乏氮、磷、镁、锌;若先出现在新生部位,可能缺乏钙、铁、硼、硫等。新叶出现症状时,无病斑可能缺磷或氮;有病斑可能缺钾或锌。若症状从新叶开始,顶芽易枯死可能缺硼或钙;顶芽不易枯死时,可能缺铁、硫、锰、钼、铜。
根据具体状况确定缺乏的特定元素,如氮缺乏导致叶片黄化,根系细长;磷缺乏导致生长停滞,叶片狭窄;钾缺乏导致老叶黄化,叶面出现斑点;钙缺乏导致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镁缺乏导致老叶褪色,叶缘变紫;硫缺乏导致植株矮小,叶细小;铁缺乏导致嫩叶失绿;锰缺乏导致新叶失绿,出现坏死斑点;铜缺乏导致新叶失绿,叶间卷曲;锌缺乏导致叶片失绿,出现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