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喷雾器是在农业生产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机器。是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由压缩空气的装置和细管、喷嘴等组成。早在国内,很早就有使用喷雾器的记录。早期的喷雾器是人力的。现在的喷雾器一般时候电动的。
在农村,喷雾器是防治病虫害不可缺少的重要农具。
上世纪大集体年代,农民种地单一,上茬大小麦或油菜,中下茬大多为水稻,经济作物除了西甜瓜,也许就是棉花、大豆了。那时的喷雾器是一个高80厘米、直径25厘米左右的圆筒。喷药时,放在地上打足气,再背在身后,等气耗尽,药液雾面变小了,再放在地上打足气,再背起……如此反复。耗力费时,半天打不了几桶药。
80年代初,土地承包权到了农民手中,大集体时的农具也折价分到了户。那时候,大多是2-3户合作分得了一台喷雾器,一户人家只拥有1/3-1/2台,喷药治虫时,两三家农户轮流着使,凑合着用。
慢慢地,农民对自家承包地开始科学管理,比谁家的粮食产量高,比谁家的西瓜甜,比谁的棉花卖的钱多。这样一来,两三家合用一台喷雾器显得力不从心。虫害同一个时期发生,说喷药都喷药,不然就耽误了最佳治虫时间。
这样,约从1986年起,大多人家花个25-30元的钱,新买一台背负式喷雾器,这也成为完全属于自家的第一台喷雾器。这种喷雾器克服了从前喷药停住打气的不足,已可以背在身后,一手压气,一手握烟杆喷药,不耽误时间。夏季天气热得要命,一桶药水背在身上,感觉到丝丝凉意。好舒服。
随着复种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病虫害逐年加重,喷药次数也随此增多;尤其是20亩以上种植大户,这样一台喷雾器已完全不适应现实了。从1994年一部分忙于打工的农民与种植大户们,纷纷花上近千元买了第三代喷雾器,也是第一代的机动式喷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