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孵化率的高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一些科技工作者在新生科学“仿生学”的启示下,提出了电孵机不加水,不控湿孵禽法。他们认为,如果温度适当,不加水孵化的孵率变化不大,对于这个学说,人们一直有所争议,那么,在孵化生产中,究竟是否有加水的必要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从实用角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种蛋的失重
种蛋是由蛋壳和内容物两大部分组成的,其水分约占65%左右。这说明,种蛋在孵化中,与水分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加水孵化,不加水孵化及天然孵化,蛋的失重是确实存在的,而所丧失的原因是:
(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水分以新陈代谢的产物由蛋壳上的气孔排出。
(2)蛋壳内外压力差的存在将蛋内大量水分扩散到蛋壳外。
(3)为了形成足够的气室以便胚胎后期呼吸及出雏啄壳外。
(4)保持刚孵出的雏鸡体内水分含量与刚产下蛋时相同(67%左右)
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对湿度也是较敏感的。若水分丧失过多,便会引起胚胎发育过快,动用本无须使用的能量,结果造成脱水,即“粘胶”。而失水太小,则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就会溺死在胚胎,即“水胚”。据实验,从上孵到出壳,水分的损失占鲜蛋的12、6%,并且不同胚龄的种蛋失重是不同的。前期(1~10)平均每天0、58%~0、64%,中期(10~16)平均每天失种0、63%~0、67%,后期(16天至出雏)平均0、57%~0、63%。为了解决失重不一的问题,在孵化机内设置一定的湿度予以调节是相当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