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大通农机推广

发布日期:2019-04-10 00:53

近年来,大通县农机推广工作在党的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在省市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农机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广大农户和农机操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农机化事业在奋进中发展着。这几年我县先后开展了保护性耕作项目、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并与农艺部门积极配合开展了油菜、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县农机化工作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今天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几年来大通县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情况,相互交流,不妥之处,望提出宝贵意见。

1立足农机,夯实基础

为使农机化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我县农机人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夯实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

(1)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带动力,扩大农机储备,提高农机配套比。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大通县自2006年被青海省农牧厅列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县。农机配套比基本达到1:1。

(2)加强常规农机化工作,促进综合机械化水平。2015年我县共完成机械化耕整地40万亩,其中机械化深松整地8万亩。

(3)通过项目实施,加强培训宣传,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逐步深人人心。大通县近几年重点实施的农机化项目主要是保护性耕作项目,该项技术在我县的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农户购买机具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面积也在逐渐扩大,通过以留茬覆盖技术、免耕播种技术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使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被认知、接受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耕作制度的改革,是打破传统耕作方式的技术革命,它的应用是综合了农机和农艺的一些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更长时间的示范和培训宣传,需要更长时间的实践和试验才能让广大的农民所接受所应用。

为此,坚持长期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不懈、规范作业、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为省会城市西宁保持一片蓝天,为大通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我县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巩固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建立示范区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演示给农民看,操作给农民学,实践给农民用。通过培训让农民认识技术、掌握技术,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滚动发展,实行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联动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保护

2.耕作技术发展的长效机制。

大通县自2006-2015年先后为部、省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县,示范乡镇达到10个,累计完成示范区建设面积33.75万亩。完成农户培训2.3万人,完成技术人员培训600人,完成操作手培训1410人,完成技术指导300次以上。

(4)加大机具购置引导力度,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有了新突破。2015年,通过购机补贴政策带动和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培育和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适宜油菜生产的机具数量显著增长,尤其是粮油类收获机械新购置机具达到了112台,机械化收获41.15万亩中仅油菜收获面积就达到了19.54万亩,油菜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增加。为了使我县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得到更好地发展,我站除了下乡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外,举办了两期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班,为此还专门举办了一期收获机操作手培训班,培训操作手50名,在春播季节召开了油菜播种技术演示现场会。

(5)依托马铃薯种植大户和合作组织力量,加大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015年我县马铃薯生产环节中与农技推广、种子部门紧密联系,在几个集中连片区域依托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开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从耕翻、播种到收获全部采用机械化生产,相关部门从技术指导、种子供给、田间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在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9.8万亩中机械化种植的面积达到3.3万亩,机收面积达到4.02万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6%。

(6)认真开展深松整地技术项目。2015年我县承担的深松整地8万亩的工作任务,为做好此项工作,我站选择了6个具有深松能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深松整地项目,投人大中型拖拉机46台、配套深松整地机具46台,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田间作业,作业质量达到青海省地方标准《机械化深松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同时,质检员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实地检测,并会同农牧、财政人员按要求验收后给予作业补助。

(7)通过政策带动,不断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我县合作社的发展依据《合作社法》《农机化促进法》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指引,通过项目落实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以扶持,农机部门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建立示范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通过培训、指导和监管,使安全生产水平、农机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县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为934万元,总资产为3070万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为1879万元,固定资产总值2537.5万元,现有合作社成员为1063人,组织内机手、修理工人数为122人,常年聘用人员48人,农机具拥有量为78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3台,小型拖拉机125台,联合收割机46台,配套农机具530台,其它机具数量为43台。合作社占地面积达到25310m2,其中办公室面积为970m2,机库面积为12441m2,停机坪10780m2,维修间面积1120m2,维修设备46台套。

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服务的区域从本村、本乡、本县扩展到了海西、海东、果洛、玉树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2014年服务农户达到12731余户。农机作业面积达到13.64万亩,总收人达到725.9万元,其中农机化田间作业服务收入570.9万元,修理服务收人21万元,其他服务收入134万元,流转或者承包经营土地面积5880多亩,承担并完成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3万余亩。

2努力奋进,开拓进取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是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核心是农业机械化。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就要求我们创新思路,加快农机推广步伐,科学规划,全面、全程、高质、高效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

(1)积极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中央和青海省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农机化发展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扶持效应,合理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针对目前我县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连片示范面积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按照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推广使用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着力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牧业机械化技术和实用机具装备,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并将先进农业机械与农艺技术组装集成,形成高效、实用、灵活的综合技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购置先进实用农机具,促进我县农机总动力以及耕种收加工等配套机具大幅增加,农机配套率明显提升,农机整体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2)围绕我县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机械回收残膜技术、全程机械化耕作、优质牧草机械化收获、加工技术等农机化新技术,有效地促进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通过不断加强农机化作业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争取农机项目,引进适宜我县农机发展的新优项目,依托项目加大农机化项目投入力度,以项目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3)加快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步伐,对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经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购机、基础建设、作业补贴等方式的扶持,不断地增加大中型机械的购置,逐步壮大合作社实力,增强其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中80%以上开展了跨区作业,其中新华、众鑫、兴禾等合作社积极寻求外围合作,跨区承担的作业面积可达数千亩至万亩。有35%的合作社开展多种经营,包括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土地流转、小型工程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对有意向成立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大户高起点、高要求进入,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有完整规范的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合作社人员的技术素质、服务素质,使他们形成具备农业生产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多样化服务的能力。

总之,加快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机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必将攻坚克难,并肩作战,奋力开创新局面,全面迈向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