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以上,产量约占全国谷物产量的42.2%。可见,我国的水稻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为此,本文针对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现状,主要分析育秧、插秧和收获、烘干机械化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环节主要包括:工厂化育秧一机械化栽植*现代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田间运输*机械烘干。水稻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我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以简易大棚育秧、机插、机械烘干模式为主,以软盘拌浆育秧、机插、机械烘干模式为辅。重点推广示范机械化播种技术。
1.1工厂化育秧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农机、农艺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增产技术,只有育出符合机插秧规格的壮秧,才能保证机插的质量,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工厂化育秧,由育秧基地提供商品秧苗,农户购买。基地形成规模后,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售秧和售后服务质量。在水稻生产中,育插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造成机插秧水平低主要原因在育秧环节。
育秧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采用软盘作为育秧垫层,直接利用大田泥浆作为育秧床土,使用田间播种器或人工播种,在大田进行秧苗绿化、苗期管理、炼秧;(2)采用硬盘作为育秧垫层,利用基质或营养土作为育秧床土,使用播种流水线播种,暗室催芽后,在工厂化育秧中心集中进行秧苗绿化、苗期管理、炼秧;(3)利用简易大棚育秧,采用硬盘作为育秧垫层,利用基质或营养土作为育秧床上,使用播种流水线播种、暗室催芽后,将催芽起针后的秧盘运送到机插片区的炼秧点进行分散育秧;(4)利用庭院温室小棚育秧,采用硬盘作为育秧垫层,利用基质或营养土作为育秧床土,使用机械或人工播种,经催芽箱进行暗室催芽后,在温室小棚或秧田进行绿化、苗期管理、炼秧。
工厂化育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育秧用土量大,取土破坏了旱田耕层土壤。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育秧基质的可持续供给问题。二是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秧苗根系盘结差,造成机插秧漏秧率、伤秧率高等问题。
1.2机械化插秧
有了下厂化育秧的保证,提供了高质量的秧苗,机插秧(机抛、行摆等)得到了顺利的发展。插秧前应先检查调试插秧机,根据需要调整插秧穴距、穴株数;大田泥脚深度小于30cm,水深控制在1~3cm;栽插深度控制在3cm以内,每穴3~4株,行要直,要求秧苗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相对均匀度大于85%,作业覆盖面达98%。
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韩引进了一批高性能插秧机,主要有久保田、洋马、东洋三大机型。这些插秧机质量好、速度快,但价格较高,农民难以接受。国产乘坐式插秧机采用独轮驱动加拖板仿形结构,存在堆泥、下陷、行进困难以及转弯半径大等问题。另外,我国农村田地地块较小、田埂较多,区域参差不整,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南方比北方低。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是机插秧发展快慢的另一重要因素。机械化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有资金问题。农村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机化的发展速度。
1.3机械化收获与烘干
近几年,水稻机收提高幅度很大,由于机械化收获作业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农村大批劳动力,所以深受农民欢迎。广西每家每户耕地面积小且不集中,田间地头存在较多转弯,使得机具在田块之间转移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跨区、跨田收割的开展。机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段收获,效率较低,费工费时;小型机械的下作可靠性较差,损失率高。
水稻联合收获后稻谷的含水率高,必须干燥。谷物烘干机根据烘干批次、生产规模配置,一般选用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对不同品种、大小批量不一的烘干作业,提倡选用大小吨位相结合的烘干机组,满足大、中、小规模水稻种植户的烘干作业需要。水稻机收后的烘干问题,各地因资金问题发展还很滞后。
2解决水稻机械化生产主要问题的相应对策
(1)针对育秧取土难的问题,可以探索研发本土化的可持续育秧基质,使之既能符合当地的育插秧方式,也能大量满足水稻种植大户和育秧工厂的需要。
(2)工厂化育秧统一管理,可提高秧苗质量。近几年,秧盘、育秧棚的配套,育秧技术的提高,才使机插秧有了这样快速的发展。工厂化育秧,其育秧的各环节较分散的农户育秧有更好的技术保证,能提供高质量的秧苗。
(3)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较薄弱环节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要上规模,上数量,使各技术环节配套,均衡发展。加强水稻烘干设施建设,设法增建烘干基地,扩大规模,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水稻联合收获的要求。
(4)政府加大扶持的同时,积极主动推进土地流转,把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成片,整合土地,把土地从不愿种田和不会种田的人手中流转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