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机维修能力的意见及建议

发布日期:2019-04-11 18:19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业机械效能的发挥,是提高机械效率、增加机手收入、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近日,对桃城区农机维修能力进行了摸底调查,提出了。

1基本情况

结构原理和常见故障排除,不断提高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维修市场监督管理。围绕三夏、三秋重点农时季节,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农机维修监管力度,开展农机维修质量检查,规范农机市场秩序,严防假冒农机和不合格的农机配件进入市场,保护农机经营者、使用者的利益。

2015年底,桃城区耕地面积24.5万亩,其中大田作物种植面积2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主要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一年两茬种植。

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桃城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5万kW,拥有各类大型农用动力机械(20马力以上)135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250台,8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223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120台。拖拉机以东方红拖拉机为主,占拖拉机总量的60%。联合收割机以福田为主,占联合收割机总量的65%。

小麦、玉米的耕、种、收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花生和棉花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植保环节以人工喷药为主,机械化植保水平较低,植保无人机处在发展的初期。

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全区拥有各类农机维修网点87个,从业人员235人,其中有176人取得了农机维修资格证书。多数维修网点经营规模较小,每个网点一般有1~2人,规模大点的有3-4人,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8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维修能力的5家,具有较大规模的农机维修站7家,年维修能力15000台件,农机维修市场呈现出逐步壮大的态势。

2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该区农机部门成立了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制定农机维修能力规划,根据农机维修需求情况引导农机维修点建设,做到统筹维修资源,合理布局维修网点,促进农机维修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培训。以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单位的维修技术人员为骨干,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重点开展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的

3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机维修设备落后。多数维修点只进行局部和常见故障维修,能够处理一般性机械故障。近年来,新型、大马力、高性能机械拥有量大幅增加,液压、电子元件应用广泛,维修设备不适应当前的农机维修新要求,设备急需更新。

二是农机维修人员老化严重。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多是具有维修经验的土专家,从事农机维修多年,靠积累的经验进行维修,对机械故障较为精通,但是接受新知识能力不足。农村中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认为工作环境脏、工作待遇低,造成农机维修行业人才断层。

三是农机维修保障能力不足。农机维修点数量少、维修能力不足,布局不合理,农忙季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降低了机具效率。

4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意见及建议

一是建立农机维修点电子档案。对维修点地址、设备、人员进行登记,掌握维修点服务能力。对新开业的维修点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严把市场准人关,切实提高维修点服务能力。

二、扶持农机维修点做大做强。对农机维修点进行分类管理,鼓励维修点进档升级。建议设立部级农机维修扶持基金,开展全国性星级农机维修点创建活动,对评定的星级农机维修点提供资金支持,扶持农机维修点增添设备和人员,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维修水平。

三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市、县级整体维修水平有限,农机维修人员参加高水平业务培训的机会较少,业务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希望部、省多组织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维修技术人员,深人县、乡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