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售后服务情况来看,维修与保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对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发挥其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专门化生产工具,作业条件较为恶劣,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生产工具使用期限的延长,导致性能下降,影响使用。所以,农业机械的管理必须要加强维修与保养,本文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机向小型化发展,农机保有量迅速增加,农机维修市场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问题,为了减少这一负面影响,必须要加强维修管理。当前,常见的维修事故有以下几种:
(1)排除故障不切断电源动力
这类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不切断电源动力进行维修是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尽管农机监理部门对这类事故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伤亡事故仍然不断。
(2)维修技术水平低
维修人员受维修技术水平限制,不懂拆装窍门,盲目操作,方法力度不恰当,影响维修质量。
(3)部件维修不到位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大多数为私人所有,一些人贪图利益,日常管理检查不到位,维修求快,导致维修事故频率增高。
(4)维修人员缺少驾驶经验
一般情况下,维修后的拖拉机需要经过驾驶实验,检查维修是否到位,但是很多维修人员驾驶经验不足,常常导致各类事故发生。
(5)维修设备不够完好
完好的维修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一些乡村网点缺少必要的维修设备,但仍然进行大修,埋下了安全隐患,加大了事故的发生率。
2.解决对策
(1)提高维修技术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我国农业机械维修存在诸多问题,这就对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设备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发展迅速减少了一些由于盲目维修导致的材料损坏与人力的大量浪费,我们称这种维修方法为预知维修,它取代了过去的定期维修与事后维修,与之相比,预知维修减少了机械引起的灾害、增加了有效的运转时间、缩短了维修的时间、提高了设备的生产率。但是一旦缺乏用以确定缺陷的检查方法,或者设备诊断所需要的费用高于诊断得到的收益,不宜采用预知维修方法。
(2)延长农业机械的经济寿命
从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角度来看,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与更新都要以经济寿命作为依据。所谓经济寿命就是指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受到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的影响,导致设备的使用经济性降低,如果设备继续运行,必然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由于费用迅速增加,此时必须要进行修理才能保证其可以在合理费用范围内运行。每循环一次,费用与前一次相比就会有一定的增长,运转周期就会变短,经过多次循环,可以考虑更新设备。
(3)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系统的经营与管理
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是经营管理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同样需要围绕经济效益的中心目标展开活动,这就需要运用经济理论价值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管理,对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对于设备的剩余寿命与最佳使用寿命有明确的认知,分析其费用,并对设备修理、改造与更新进行有效的分析,做出评价,选择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为维修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关于农业机械的保养
与维修相比,农业机械的保养更加注重日常管理,在农业机械的保养过程中要遵循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动力机械要根据主燃油消耗量来确定保养的周期,根据时间、号码、项目及技术要求进行保养,达到技术保养标准,保证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同时,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书进行,根据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的规定来执行,机车的高级保养要在机务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四小漏(小漏油、小漏水、小漏气、小漏电)、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配套农具要实行常年修理,做到三灵活(操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不缺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导致农机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保养与维修不到位,因此除了要提高维修技术外,更要注意提高操作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对维修与保养的重视,加强对操作使用人员技能的培训,进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与出勤率,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