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继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在山西、河北持续10年的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研究,并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农业部在我省建立了三个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试验、示范面积达6万多亩;去年我省在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全省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行种植模式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比
目前我省现行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主要流程是:
其中:玉米种植已经实现了免耕播种。
由上可以看出传统的种植模式需要十几道作业工序,不但程序繁杂增加了进地次数,而且作业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农民负担。
保护性耕作作业流程:
保护性耕作的四项重点技术:
①秸秆覆盖技术:收获后将秸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扬沙。
②免耕施肥播种技术:与传统作业不同,保护性耕作要把种子和肥料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故必须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
③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和病虫相对容易生长,必须重视病虫草害的防治。
④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可根据土壤疏松情况进行,一般2~3年深松一次。
保护性耕作的农艺和机具作业要求
(一)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①联合收获作业,一次性完成小麦收获和秸秆还田。
②小麦割茬高度一般150毫米左右。高留茬应不低于250毫米,也可根据农艺要求确定割茬高度。
③秸秆切断及粉碎率在90%以上,并均匀抛撒于地表,使秸秆得以还田。
④一年两作玉米套种区,联合收获后麦草覆盖玉米行间,辅助人工作业,以不压不盖玉米苗为标准。
⑤玉米直播区,可采用联合收割机配茎秆切碎器,以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⑥割茬高度一致、无漏割、地头地边处理合理。
2、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①尽可能采取玉米联合收获,一次完成玉米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覆盖;也可采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
②抛撒均匀,不产生堆积和条状堆积现象。
③秸秆覆盖率≥30%;秸秆覆盖量应满足小麦免耕播种机正常播种。
④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可采用浅旋、圆盘耙等表土处理措施。
⑤秸秆切碎长度应≤10厘米;
⑥秸秆切碎合格率≥90%;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二)免耕播种
1、玉米免耕播种
①播种量:春玉米一般为1.5~2千克/亩;夏玉米一般为1.5~2.5千克/亩。
②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沙土和干旱地区应适当增加1~2厘米。
③施肥深度:一般为8~10厘米,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厘米。
2、小麦免耕播种
①播种量:冬小麦播种量应视当地情况确定。一般水浇地8~10千克/亩,旱地12~15千克/亩。
②播种深度:一般在2~4厘米,应落籽均匀,覆盖严密。
③施肥深度:种子侧下5厘米。
(三)深松
1、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作业时土壤含水量应在15%~22%之间。
2、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密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
3、局部深松
①玉米行间深松:深松间隔应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同,作业后必须镇压或覆盖;深松深度23~30厘米;作业时间为苗期作业,玉米不应晚于5叶期。
②小麦播前深松:小麦播前深松,为了保证密植作物株深均匀,应采用带翼深松机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小麦深松间隔40~60厘米;深松深度23~30厘米;深松时间为播前进行。
4、全面深松
深松深度35~50厘米;深松时间在播前秸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松深一致,并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
(四)杂草、病虫害防治
1、依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特性对症用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和剂型。
2、根据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和环境条件适期用药,提高施药效能。
3、按照有效用药量准确用药,主要包括浓度、用量、施药次数等。
4、针对施药目标和农药性能采用适当的用药方法和先进可靠的施药工具。
5、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全面掌握农药使用技术,尽量避免或减小药害的发生。
6、药剂搅拌均匀,漏喷重喷率≤5%。
山东保护性耕作的主要配套机具
除全省已普遍使用的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和小型施药机具外,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机具主要是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机。
1、2BMFS-5/10型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
一次作业可完成碎秆、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工序。该机在开沟器前设置有旋转刀具,作业时,旋转刀具将作物的秸秆、根茬打碎或打走,在播行形成种床。
2、2BYF-3型仓转式玉米精位穴播机
该机采用重力清种,取消了传统排种器必须有的刮种器,既不伤种子又清种精度高,其排种器充种性能不受速度限制,漏播较少。
3、ISZ-360型振动深松机
该机具是与免耕播种机配套作业的一种农机具。间隔深松可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虚部深蓄水,实部提墒供水,打破长期翻耕形成的犁底层,有利于雨水的入渗与作物根系的发育,改善了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和土壤的团粒结构。
4、1S-5型深松机
机具由机架、犁柱、铲尖、左右侧翼等另部件构成。铲尖采用优质钢铸造,与犁柱用销轴固定联接,更换方便、耐磨。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施肥: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行的是免耕作业,施肥依靠机具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施肥量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要求施肥的种类必须是高浓度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N、P、K有效含量40%以上)。农家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在免耕播种前撒施或者集中在冻地后撒施,起到压麦防冻和促进来春秸秆的腐烂。
2、足墒播种:免耕播种小麦要求足墒播种。传统播种小麦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浇蒙头水进行补救,但采用免耕播种时,由于播种后沟土尚未塌实,立即浇灌蒙头水会造成沟土下溜和淤沟现象,使土壤中的种子深度加深且深浅不一,严重影响苗齐、苗壮。可行的办法是预先浇地造墒,在玉米灌浆后期(收获前15天左右)浇水,不仅对玉米有增产作用,还为免耕播种小麦提供了足墒。
3、播种深度和播量:由于保护性耕作采用的小麦播种形式是沟播,垄背上除有大量秸秆覆盖外,尚有相当数量的秸秆混埋在土中,难免造成垄背上的土下溜到沟中,使部分种子的覆土变深,影响了出苗。因此,播种量要比常规播量增加大约10%,并适当浅播克服沟土下溜的现象。
4、病虫草害的防治。与传统耕作相比,由于保护性耕作采用了秸秆覆盖技术,失去了深耕埋草、灭虫的作用,使病虫草害的防治变得困难和更加重要。为加强防治,必须从播种开始就要注意病虫草害的预报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免耕播种的种子一定要经过精选和晒种,播前进行拌种包衣和根据草害的种类,采用相应的除草剂等。